站內檢索
〈台灣佛教新史〉之二十三── 台灣光復初期之佛教(1945-1949)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雖然日本殖民者撤離,但是,由於國共內戰、台籍日本兵回台等諸多因素,導致台灣光復初期民生凋蔽,尤其雪上加霜的是民國36年發生「228事件」,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直到政府於民國38年遷台,中國佛教會在1950年重新運作,台灣佛教在大陸、台籍緇素共同努力下方才逐步上軌。
戰後人間佛教議題在台灣的開展(1945-1987)―以《臺灣佛教》為中心
佛教雜誌的弘法功能在戰後初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是為當時主要的文字弘法型態。且由於《臺灣佛教》是台灣佛教界最早的一份刊物,又為當時擁有台灣佛教發展主導權之中國佛教會所創辦,因此,本文以《臺灣佛教》為例,期能藉由考察當時佛教界人士於佛教雜誌中發表的文章,來作為人間佛教進入台灣初期如何被討論、實踐的佐證之一。再者,過去探討台灣佛教雜誌的研究較少,故希望藉由此類材料的利用來印證過往學者對相關議題的研究。 本文嘗試藉由對佛教雜誌中所收錄之人間佛教相應內容,分別從戰後台灣的佛教改革背景、佛教雜誌概況、人間佛教相關議題及實行概況等方面,進行史料蒐集、文本分析,梳理雜誌中所收錄之文章、報導。綜合當中與人間佛教相關內容的分析、歸納,總結人間佛教思想在進入台灣初期的討論及其後來發展的狀況。
青年星雲早期僧伽教育思想初探(1951-1953)
1949 年春天,青年時期的星雲大師(以下簡稱青年星雲)隨著僧侶救護隊來到台灣,輾轉於中壢圓光寺、苗栗法雲寺看守山林,幾度流離奔波,直到1951 年12 月受新竹靈隱寺住持無上法師(1907-1966)之邀,前往由大醒法師(1900-1952)所主持之「台灣佛教講習會」擔任教務工作。
隨順與智用:闖一條人間佛教的新路—以星雲大師1963 年七國訪問日記為考察中心
細細爬梳星雲大師1963年所著近30萬言的訪問日記《海天遊踪》,筆者看到其在80天的時間內先後訪泰國、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日本及英治香港,沿途不僅會逸興遄飛,更將「一路所見所聞所思毫無保留的記錄下來」。筆者通過研究分析大師對海外佛教的觀察與思考,捕捉記述他剎那的感受,可以發現七國行思是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道路自信的最真實脈動,字裡行間感受到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拔苦予樂、隨順智用、紹隆佛種的建模發端。星雲大師參訪七國佛教界和當地社會的視閾再擴展,不僅促其堅信1950年自己對台灣佛教事業辛苦踐行「要改制適應新的歷史時代」是完全正確的方向,更堅定其繼續對佛教事業在未來發展的頂層探索之路,以最終找到一個將佛教予以全面人間化暨通俗化並創建落地生根的核心載體 —佛光山應運而生成為必然。這部半個多世紀前的《海天遊踪》日記作為思忖之作,處處「充滿智慧的思想」,從中呈現出星雲大師勾勒人間佛教的最初願景:始終堅持要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對佛法予以開示。這種方法不僅能達到信眾歡喜的基本目的,更能實现佛法住世的最終目的:「創造了人間佛教改善人心的無限價值」,「發揮宗教淨化社會人心之功用」,以奉獻國家、服務社會。
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弘化為中心的社會交往——以1991年《星雲日記》所記為主
星雲大師有寫日記的習慣,「我從童年開始,就喜歡寫日記」。初到台灣的前幾年,大師曾經寫了20 多本約2 百多萬字的日記。但可惜的是「後來自己翻閱時,發覺日記中盡是寫些人我是非、他人得失,寫到自己也是一副憤世嫉俗的醜陋面目。因此,在1952 年的元旦,我重新在一本日記簿上寫道:『我,是自私的;我,是醜陋的;自讚毀他,妄自議論,實在是人類的劣根性。』寫完,我就將二十多本日記付之一炬了。」但自1989 年開始,星雲大師再次開始寫作日記,為今天研究星雲大師及其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發展歷程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資料。《星雲日記》中既有對佛法的感悟與開示,也有每天弘法利生的行程,在大量與芸芸眾生的交往中,實現人間佛教弘化的目的。本文主要從社會人際交往與傳播的角度,以1991 年《星雲日記》為例,討論人間佛教的弘化與發展。
2 的祕訣
金剛經的無住觀【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之2】
Zoom及Youtube線上同步播出 金剛經的無住觀【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之2】 主題:金剛經的無住觀 時間:4月1日(五) 晚上7:30-8:30 主講人:覺誠法師/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 李四龍/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主持人:妙光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 金剛經的無住觀 影片連結
第二章 《往事百語2.老二哲學》的工夫心法
【中2】附件一、二:申請書、履歷表
身分證件 正面 反面 非台籍人士 (護照/居留證 /其他證明) 3 個人簡介 (個人興趣和專長、與佛教或佛光山的因緣) 研究計畫 (約1500字) (說明研究動機、方法步驟、預期結果,以及希望本院能夠提供的協助。) 附件二 學術履歷表 現任單位、職稱 主要研究領域 主要學歷 (學校系所/學位論文題目/畢業時間) 主要經歷 (服務機關/擔任職務/任職時間/專(兼)職) 代表著作 (按發表日期,列出學術作品或講演之題目、刊登機構或發表場合) fgsdharma-19 fgsdharma-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