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七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佛光山雲居樓六樓 第七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新聞報導 第七屆人間佛教座談 國際學者齊聚佛光山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第七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探討佛教未來方向
方向 「第七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6月1、2日在上海星雲文教館召開。本次會議以「人間佛教與傳統文化」為主題,安排2場主題演講及3場次研討會,由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文學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 開幕式由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授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魏道儒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魏常海教授、江南大學宗教社會學研究所鄧子美教授、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上海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及海峽兩岸多所著名大學近40位元學者和部分2019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博碩士研究生等近百人出席。 程恭.....
懷念星雲大師第七堂課「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
陳劍鍠教授主講,顧偉康教授與談 人間佛教研究院 懷念星雲大師第七堂課「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 文/宋滌姬 不少人質疑人間佛教不具備「神聖性」。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七堂課「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在9月1日邀請叢書作者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以多年研究觀察所得,解說人間佛教具有神聖性與普世性的統一。並邀請新加坡佛學院顧偉康教授擔任主持及與談人。 陳劍鍠教授從「凝視人間.悲智雙運」的角度來審視大師的作略及貢獻。星雲大師以影響、溝通.....
百丈野狐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第三章——教大圓環的弘傳和發展
佛教在整個印度半島乃至斯里蘭卡的傳播運動,令人感到震撼。然而,離開印度文化及其語言境域的佛教傳統,面臨更大的挑戰。藉由「大圓環」路線,佛教的思想與實踐傳播至距離印度數千英里之外的地方,商人必經的沿海與河岸一帶,皆是佛教拓展的新據點,致使這個佛教「大圓環」的弧線涵蓋整個歐亞大陸的東南部。「大圓環」的一部分由印度西海岸延伸至印度河谷,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的盡頭到達塔里木盆地,最後抵達長安(今西安)地帶,這是一條超過4 千英里的陸路。而與海域相連的「大圓環」路線則始於印度西海岸,環繞半島和斯里蘭卡,沿著印度東海岸到孟加拉灣,再經由孟加拉、緬甸、馬來半島的海岸線向東延展,經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向北轉到東亞的中國、韓國、日本的港口。此沿海路圓環所串連的陸地與海洋,其周長加總起來足以環繞赤道一圈,其中曲折的海岸線長達2 萬英里,是陸路里程的五倍。
詞牌三首
佛教生態倫理智慧的三大向度
佛教生態倫理智慧是應對當代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思想資源。相較西方生態文化多元思潮和中國本土儒道生態倫理思想,佛教生態倫理智慧在理論根基、核心原則等方面表現出獨特性和深邃性。深入研究和把握佛教生態倫理智慧蘊含或呈顯的三大致思向度即珍愛自然、慈悲平等、淨心淨土方有可能直面現實之生態困境,以實現其價值的真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三好校園共創造美好世界
抵抗時間鱷魚——吳炫三的生命哲學
第三屆人間佛教座談會綜合報導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人間佛教座談會,為21世紀人間佛教高峰論壇。此座談會始於2014年6月13-15 日,同年12 月12-14日舉辦第二屆,旨在關注百餘年來佛教改革運動的理論與實踐,及佛光山僧團全球弘法實踐的寶貴經驗,邀請來自海內外的學者,如柏克萊大學榮譽教授 Lewis Lancaster、東京大學榮譽教授木村清孝、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教授、美國田納西大學宗教與亞洲研究所名譽教授 Miriam Levering 等數十位教授學者。並邀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與學者暢談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大師指出人間佛教與自己、他人、社會、國家的關係是「家國為尊、生活合理、人事因緣、心意和樂」,會後並將學者發表之高見結集《開放》及《人間佛教宗要》二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