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研究員-廣興
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2007年度東蓮覺苑佛教與當代社會訪問教授 新加坡佛學院訪問學者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廣興 中印佛教 中國佛教思想 中國佛教倫理學 中譯阿含經與南傳尼柯耶的對比研究 早期大乘佛教 The Concept of the Buddha: Its Evolution from Early Buddhism to the Trikaya Theory. UK: Routledge, 2005. 《人間佛陀--歷史佛陀觀》,2005年,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香港大學.....
研究員-柯若樸 Philip Clart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Leipzig 德國萊比錫大學孔子學院院長 柯若樸 Philip Clart 臺灣民間信仰和民間宗教運動 臺灣及大陸的宗教信仰發展 中國古典文學與宗教(10-19 世紀) Philip Clart, (2009)Die Religionen Chinas,Vandenhoeck & Ruprecht Verlag, Göttingen. Philip Clart, (2007)The Alchemical Adventures of a Daoist Immortal, Seattle, University of W.....
研究員-朴永煥
東亞人文學會副會長 東亞比較文化學術會議副會長 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 北京大學東北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浙江大學韓國研究所特邀研究員 中山大學韓國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朴永煥 中韓交流 中國文化 楚辭 宋詩 詩禪 《蘇軾禪詩研究》(1995,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宋代詩人與詩歌》(合著)。(2005,亦樂出版社) 《從文化韓流看中國與日本》(2008,東國大學出版社) 韓國東國大學國際語學院院長暨中語中文系教授 中國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研究員-李建欣
《世界宗教文化》副主編 李建欣 印度宗教 中國宗教研究 《印度古典瑜伽哲學思想研究》(2000,北京大學出版社) 《印度宗教與佛教》(2013,宗教文化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編審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東方宗教與哲學 哲學博士
從「唯識」觀照迷惘的心
佛教是個講「心法」的宗教,其中又以「唯識學」對心的分析最為縝密透澈。「唯識」的主張與實際生活多所相應,完全掌握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可謂「佛教的心理學」。
「唯識」的生活方式
唯識思想是在印度大乘佛教第二期時所產生的,由無著、世親兄弟二大論師集其大成。作為小說《西遊記》的主角而聞名的玄奘三藏,歷經17年艱辛的旅程,才將唯識思想傳到中國。以唯識思想為基礎而有法相宗此一宗派的成立。但是我最近強調:唯識思想不僅僅只是法相宗此一宗派的教理,它確實是佛教的根本思想。進入二十一世紀,此重要思想給了我們一些啟發。
金庸:喜樂悲愁,皆歸塵土
華嚴大意
《華嚴經》真如自性的思想,非常契合我們中國人的根性,法界緣起觀展現了宇宙萬有互相關連、互相影響、互相包容的思想境界,豐富擴大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內涵,影響了中國佛教的發展。
談圓融精神
從《星雲日記9》開篇〈獨木不成林〉、〈自我與大眾〉,便處處洋溢著大師「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的無我與悲願,體現出大師兼容並蓄的人間佛教思想,其中的核心就是平等、包容、尊重、融和的圓融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