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館建築特質
本章綜合與西安法門寺、尼泊爾藍毗尼等星雲大師曾經親臨,且與佛館具類似性質的佛教寺院進行比對,以討論佛館建築群之建築特徵。同時也將利用建築學幾項客觀評論標準,如尺度美感、人因設計、綠色建築等,分析論述佛館建築群之優越性。其中人因設計,應與佛光山強調的人間佛教之空間設計理念相契合。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詮釋的六個理念
在詮釋經典的方法上,佛教自初期聖典即教導「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開啟了佛教經典在不同的人、事、時、地、物的條件因緣中,有了回應、調整與適應不同地區、對象、文化的詮釋空間,郭朝順教授指出:「佛教若要維持存在世間,必定在時間遷流與世事變化之間,時時保持對其所處時代之問題,具有隨緣回應與自我調整的能力,才能維持佛教之精神方向。」
ikation unter anwesenheit),互動者皆在場並可以相互感知,強調互動的在場性(anwesenheit)的同時, 也指出互動相對於寫信、互相傳訊息等書寫溝通的方式,擁有較少的反思空間(請參閱 Maiwald and Sürig 2018: 14-17)。 臺 灣 社 會 學 刊 120 客觀詮釋學強調行動的序列,並也因此將其發展出的研究方 法稱之為序列分析(Sequenzanalyse)。分析過程中的序列性原 則,是成員最要遵守的原則,其主要內容是來自於客觀詮釋學 吸取了 Mead(1962 [1934]: 77-78)對於行動的順序與意義的論 述,即「意義的.....
曲直向前 福慧雙全
曲直向前 福慧雙全 Unwavering Advancement Despite Life’s Twists and Turns Leads to the Attainment of Happiness and Wisdom
橫遍十方 空間無邊
橫遍十方 空間無邊 Spanning the Ten Directions; Boundless space.
文學心靈的神聖空間
沉默
適時地保持沉默,常使談話留下不盡的餘味。沉默像一個虛字,留給人一絲冥想的空間,而避免了無聊的談話,使對談溶入了真實的心情。沉默留下了可疑的空間,一則耐人尋味的奧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