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忠義仁孝 傳家有道
忠義仁孝 傳家有道 Loyalty, Righteousness, Benevolence, Filial Piety; Make These the Family Legacy.
忠孝仁愛 信義和平
忠孝仁愛 信義和平 Loyalty, Filial Devotion,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and Peace.
論明代佛教孝道觀—以《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為例
星雲大師的共生實踐――以「敬惜字紙」為例
本文從「敬惜字紙」現象入手,考察星雲大師的共生實踐。「敬惜字紙」,對於星雲大師影響甚巨:「常有信眾誇我很聰明,我認為我的聰明是從『惜字紙』而來。」這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然而,時過境遷,許多人對於「敬惜字紙」已經非常陌生,為此,第一部分回顧和梳理「敬惜字紙」的歷史源流,可以確定「敬惜字紙」是中華文明的優良傳統。第二部分,從「敬惜字紙」和「書香世界」兩個層面考察星雲大師的共生實踐。在「敬惜字紙」方面,星雲大師總結「回收廢紙」的四種主要意義,第一、養成勤儉的習慣。第二、培養惜福的觀念。第三、建立環保的共識。第四、共創整潔的環境。對此,本文主要詳細考察了培養「惜福」觀念的價值意義,可以這樣說,佛光山的「敬惜字紙」實踐是非常系統、深入和細緻的,故本文特地介紹佛光山「敬惜字紙」的具體實踐方法。在第三部分,從費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覺精神出發,結合佛光山「敬惜字紙」共生實踐,認為「敬惜字紙」能夠具有以下三種現代意義,它能夠為當今社會的人們提供一種惜福知足,簡單樸實,富貴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心靈環保、生態環保等群體性實踐中還能夠培養社會公德,「有公德心,才算有修養;有辨別力,才算有學問」,這是當今世界公民必備的素質;它能夠為形成一個可欲的「理想世界」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途徑。通過以上研究可知,雖然我們處於資訊時代,「敬惜字紙」作為一種優良傳統,不僅能夠在現代化條件下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式,甚至等而上之,進行「化現代」的嘗試。
以忍為力
中國是一個講究修身養性、崇尚人倫道德的民族,五千多年來,百家諸經無不推崇勤儉、忠義、守時、謙讓、孝順……為美德,多少古聖先賢更是以之為修養、為傳家寶。其中,更將「忍」視為人生最大的修養。在佛教,「忍辱」更是菩薩必須修行的德目之一。 我們反觀今日的社會,種種亂象的根源,多是不能「忍」。忍不下一口氣,而惡言刀槍相向;忍受不了他人春風得意,而嫉妒誣陷;不能忍受生活各項壓力,而放棄人生;不能忍窮忍苦,轉而投機取巧,欺瞞詐騙。可以說整日在「不能忍」當中汲汲營營,費盡心力,把生活搞得烏煙瘴氣,一塌糊塗。所以說,「忍」不但是人生一大修養,是修學菩薩道的德目,也是快樂過生活不可或缺的動力。
佛光山「寺院養老」問題探析
佛光山的「寺院養老」是佛教慈善事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以「寺院養老」為中心探討佛光山的慈善事業,一方面可以為佛光山的慈善事業總結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大陸的佛教慈善事業提供借鑑。星雲大師重視孝道,重視老人,重視養老,認為要積極地看待養老問題,隨順信眾的需要,逐步開始了養老事業。佛光山陸續創辦或管理蘭陽仁愛之家、佛光精舍、鳳山崧鶴樓等養老機構,逐步延伸照顧對象,非佛不作又慈悲為懷。在事業上也遇到一些困難,但都積極去處理。佛光山的寺院養老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解決制度障礙,積極申請資源;樹立正確理念,注重自我調養;養老更是養心,注重精神關懷。
佛寺楹聯 ─ 泰州光孝寺
佛寺楹聯 ─ 泰州光孝寺  Temple Couplets - Guangxiao Temple, Taizhou
佛教建築的使用與管理
佛教的建築,起源於佛世時,應眾生之需要,而有竹林精舍、祇園精舍、鹿母講堂等寺院之興建。到了中國,伴隨佛教的傳入,因為迦葉摩騰、竺法蘭至中原譯經弘法,啟發東漢明帝的信心,創設洛陽白馬寺,是第一所中國佛教寺院的建築。 佛寺一向是當代文化活動的中心,寺院也是集建築、雕塑、繪畫、書法於一身的綜合美術館。中國現存的早期宮室、住宅極為稀少,宮殿式佛殿卻反映出當時結構、裝修、構造等方面的發展狀況,以唐代五台山佛光寺為例,佛光寺是現今僅存的唐朝木構建築。唐朝是中國藝術的黃金時期,唐朝主要的藝術表現,全集粹於殿內,使該寺成為中國獨特的寶藏。又如建於魏孝明帝熙平元年(西元五一六年)的永寧寺也被譽為「此寺精麗,閻浮所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