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中美文化講壇系列 紐約佛光人共享佛法傳遞的喜悅
監院有霖法師代表常住感謝與談者的慈悲分享。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中美文化講壇系列 紐約佛光人共享佛法傳遞的喜悅 講座圓滿後,全體合照。 【人間社 王守娟 紐約報導】 佛光山紐約道場與國際佛光會紐約協會,10月6日於三樓觀音殿進行一場由休士頓中美文化講壇主辦的系列講座,主題為「佛法帶給我們的喜悅」,吸引來自紐約及紐澤西逾200位佛光人參與。與會者透過佛法的學習與分享,沉浸在佛法所帶來的喜悅之中,共霑法益。 這次講壇特別之處在於結合僧信二眾,邀請出家與在家代表共同分享佛法的智慧與實踐。與談人包括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奧斯汀香雲寺中英文講座 尊重慈悲待人好
喜的力量,推動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前行。 三位法師風趣幽默,妙語如珠,現場的佛光人無不佩服其卓越的翻譯能力和對佛法的深刻理解。演講結束後,信眾紛紛上台與三位法師歡喜合影,簽名留念,講座在一片歡樂和法喜中圓滿。 最後三位法師特別撥冗與翻譯組進行座談,並傾聽大家在翻譯工作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建議平時練習中不要中英參雜及過度思考,透過在早晚禪修中練習專注力,打開耳根來學習,與會成員無不受益匪淺。 Azure Dimka向法師提問問題。 知悅法師(右1)回答信眾的問題。 奧斯汀香雲寺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及知悅法師和知桐法師一行三人,9月28日為信眾做兩場中英文精彩演講。上午主題為「節.....
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首創佛學碩士班
般人以情緒引導行為。學佛對個人及家庭有正面的影響,乃至對社會及國家作出貢獻。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強調把佛法落實於生活中,以及佛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佛教重視行解並重,學術自有其價值性,把行門也做好就能圓滿。 心保和尚並以「凝聚人間‧悲智雙運」為題,主講人間佛教的修行重點,言精意簡,指出佛由人成,把人的生命價值提升到最高的境界就是佛,學佛可說是對自己生命的期許。人生以服務大眾為目的,既重視自己也重視其他人。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佛教就是人間佛教,因為佛是覺悟的人,跟人分不開。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平等沒有我慢和比較心。佛教具普世價值,謙虛就是放下、沒有我慢,勤勞就是精進。學佛自我覺悟,以真心面對自己.....
現代社會中的「人間宗教」 學者論壇即將登場
安排一場綜合座談「人間佛教與社會」,禮請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與召集人齊偉先副研究員,與學者一起座談交流。最後,邀請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分享世界神明聯誼會和佛館的宗教交流實踐經驗,為此次論壇畫下圓滿的句點。期望藉由此次論壇,增進學者與佛光山教團之間的交流,並透過論壇發表人分享田野調查內容與研究成果,促進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對於不同宗教現象的關注,從中思索宗教如何能以此形式存在於人間。 為尋求現代人類文明宗教互鑑的可能性,以增進人們對不同宗教現象的關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多元宗教與社會」研究小組成員合作,將於5月1至3日在佛光山藏經樓法寶堂、佛陀紀念館舉辦「現代社會.....
人間佛教思想與當代管理之道
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對於傳統佛教的消極避世流弊具有對治作用,使佛教植基於其深邃的般若智慧,能積極走入社會人群以從事濟世事業,尋求在利他活動當中實現生命人格的圓滿。人間佛教的財富觀並不對金錢抱持負面觀感,而主張善用財富來提升人類福祉與推展佛化事業,促進此土世界的淨化,如星雲大師在〈我推動人間佛教〉一文說:人間佛教就是要從淨化心靈的根本之道做起,但也不是因此而偏廢物質方面的建設,而是要教人以智慧來運用財富,以出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事業,從而建設富而好禮的人間佛教。收於人間佛教的發展這種佛教思想與實踐的人間轉向,使佛教與現代社會生活的各個面向得以緊密銜接,從而對世間活動提供智慧指導。
淨.靜.境.竟——禪修之道探討
人間佛教的普世價值,就是應用佛陀的教法,解決人生的問題,進而達到世間與出世間的圓滿。從現代的文化來說,即追尋人生的價值,從自我的角度,提升、淨化至達到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為終極目標。而「五和」目標的起點及基礎即是自心和悅,但如何才能自心和悅呢?特別在二十一世紀,高度的競爭使現代人身心面臨全方位的挑戰,例如:生活中的壓力、期望高於現實而產生的壓力、社會不穩定帶來的壓力、現實超過想像的壓力,故造成憂慮、妄想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
佛教未來前途之開展
曾記得,在博士論文答辯時,一位先生向我提出一個始料未及,自然也未認真考慮過的問題。他說:「你認為佛教將來是否還會繼續存在?」坦白地說,我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佛學而非佛教,涉足的是歷史而非未來。這個乍看簡單,細品卻難有圓滿答案的問題,教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我倉促應對,回答是肯定的,並以恩格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為立論之依據,指出宗教對超越的追求,對無限的認識,對道德的重建等始終會伴著人生,伴著社會向前發展。以圓融的真理透視人生,將佛法落實於生活的佛教,尤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價值。由此一問題為延伸,我開始思考佛教的各項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