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近二十年來博、碩士學位之佛學論文題一覽
中國佛教現代化的嘗試與挫折(西元一九一二-一九四九年)
就佛教而言,「昔日文化之為友為敵,唯儒與道;今則文化之新友新敵,將加入西方之宗教、哲學、科學。處非常之變,而晚唐來之傳統佛教者,一仍舊貫,無動於心,真難乎為繼矣!」雖然有晚清思想家如康有為、譚嗣同、章太炎等,熱切地攝受佛學,並且在他們的政治社會改革理想上有所融會發揮,造成所謂「近代佛學復興運動的萌芽」,不過由於晚清知識份子對於如何把佛學應用於政治領域的共識迄未完成,而佛學對那些中國知識份子而言,只不過是達到(救國建國)目的的工具,所以這一次復興運動的萌芽只是一個「浪漫的插曲」罷了。必須等到太虛大師(一八八九─一九四七年),高唱「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產革命」以整僧,「今菩薩行」已入世,才為新時代的佛教改革運動樹立方針、奠定規模。如果要探究民國時代的佛教現代化歷程,恐怕也只能繞著太虛大師的志業來談。
一部簡明通達的佛教百科全書——《佛光教科書》
一九九九年九月至二○○○年一月,我應臺灣清華大學之邀,自北京赴新竹,在該校中文系講學。其間曾承學術摯友──成功大學教授張高評先生相陪,至高雄拜訪佛光山文化院,並就唐代文學與佛學的關係作一次學術講演。我在講演中舉引了柳宗元的一段話。柳宗元是唐代一位頗有才情與眼光的文學家兼思想家,他能從文化融合的角度看待佛學與儒學,認為佛教教義「往往與《易》、《論語》合」,「不與孔子異道」,並批評韓愈所謂排佛,僅僅是一忿其外而遺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韞玉也」。(〈送僧浩初序〉,《柳宗元集》卷二十五,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最近我通閱了星雲大師編著的十二冊《佛光教科書》,再次感到柳宗元「韞玉」說之可信。從《佛光教科書》中,確可體認佛教文化真乃石中所藏之寶玉。
論說一切有部佛學思想的「人間性」
說一切有部在佛教歷史上曾形成「一切有宗遍行各地」的盛況,是現存僅有兩個能夠將經典文獻完整流傳下來的部派之一,其文獻相當完整地保留在漢譯經典中,而赤銅鍱部的文獻則以巴利文的形式保留在斯里蘭卡、緬甸等地。這就決定了如果要研究原始佛教的早期思想,乃至追溯大乘佛教的思想來源,則不可能回避「種別最繁,傳譯最備,而與大乘論書亦最相關」的說一切有部思想。說一切有部的思想中,「人間性」的特點尤為突出,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成佛唯在人間,二是教法唯在人間,三是佛弟子們唯在人間,四是佛學義理的安立以人間為中心,五是整個修證體系皆以人間為中心。這「五個特點」充分體現了說一切有部以「人間為中心的價值方向」,印順法師在《大乘廣五蘊論講記》中也說道,說一切有部其實就是講人間的佛教。
詮釋學視域中的大乘佛教「善巧方便」思想——評程恭讓教授《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為中心》
最近讀完程恭讓教授的新著《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為中心》,收穫頗為豐碩。程恭讓教授是當代著名佛教學者,他的歐陽竟無佛學研究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極大地推進了中國近現代佛教思想研究,也極大地推進了「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運動的現實進展。
離善去惡取中道,不役形物——一個大學生對佛學的理解
百年弘一 誰解此心
僧侶的書跡僧侶的書跡——星雲大師一筆字的筆墨情星雲大師一筆字的筆墨情
筆者自幼學習書法,高中老師引領進入「日本書作院」書學體系,日本書作院的恩師是日蓮宗東京戒行寺的住持星弘道老師,學習過程裡雖以書道為主,但弘道老師的佛學背景也在書寫內容裡、生活應對中,一點一滴影響筆者。因為師學背景關係,所以筆者對於佛僧書法也特別關注,凡在日本的相關書跡必親自前往觀看真跡。筆者曾經研究元代趙孟頫書法對日本的影響,感於元明時代的禪僧書法線條氣脈穩定、畫面力量從容,因此對於僧侶書法藝術境界之探求有更深的期望。
第十一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活動連結 佛光大學、中央大學 第十一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國內外大專院校學生以及喜愛佛學之社會人士 漢文佛典文獻是研究古代漢語語言史的重要材料,首屆會議由嘉義中正大學舉辦以來,至今已舉辦10屆研討會,與會學者踴躍,提出了豐富的研究心得與創見,學界有目共覩,所以日、韓的學界也主動投入輪流主辦本會議的行列,歷屆的發表學者除了亞洲之外,也有來自歐美各地的漢學家出席發表,足見本會議的舉辦及累積的研究成績受到國際學界的重視。所以第11屆會議主辦單位仍繼續提供一個國際交流的平台,提供學界在佛.....
第一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萬金川、梅謙立(德)、李焯然(新) 研討會緣起: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大學於2013年4月成立的校級研究單位,以人間佛教的理論建構及探索漢傳佛教之未來方面為發展之目的,致力於跨視域、跨語言的漢傳佛學及其經典之研究,促進漢傳佛教為主體的佛教智慧底蘊與當代學術思潮之對話。為實現此一開放之佛教論學平台,並發掘未來漢傳佛教最可能的發展方向之一的人間佛教的甚深內涵,以人間佛教的人間性與佛陀教法本懷之視域構建完整地漢傳佛教格局。 佛教研究中心特別於2016年04月起,敦請林鎮國教授主持「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大型研究計畫,本計劃拟以跨文化、跨地域的宏闊視角,透過新文獻的發現與利用,考察明清時期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