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文化,共3230筆結果:
中國文化與五乘共法
中國自唐宋以降,開始有了「書院」的設置,不僅成為孕育中國人文與學術思想的搖籃,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象徵之一。以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為例,早在唐末五代(約九五八年)時,智睿法師等二位僧人在此建屋聚眾,召集士子讀書求學;之後,潭州(長沙)太守朱洞先生於北宋開寶九年(九七六)承此基礎而創立。後來經過儒家的興革,尤其南宋時,著名理學大師朱熹先生(一一三○~一二○○)曾兩次到這裡來講學,當時學生曾多達千人以上,可以說盛極一時。 書院不但是孕育中國人文與學術思想的搖籃,也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象徵之一。本文即以「中國文化與五乘佛法」為題,分別從「中國文化的內涵」、「佛儒之間的交融」、「五乘佛法的思想」、「人間佛教的未來」等四個方向,約略探討佛教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237/
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芻議
佛教發源於印度,經過二千五百餘年的流傳,到了現在廿一世紀,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當十三世紀之後,佛教在印度因「印回之爭」而同時遭受兩教的排斥,致使佛教在印度沒落。所幸早在西元前二四九年,阿育王派遣了上千名高僧,包括他的太子摩哂陀與公主僧伽蜜多,分南、北往國外傳播佛法(見《善見律毗婆沙》)。其中,南傳佛教一直囿限於南亞諸小國,而北傳佛教自從傳到中國以後,由於漢魏東晉南北朝時代的譯經,以及隋唐的八宗成立,大放光彩,影響最為深遠。進而中國佛教傳入日本、韓國、越南,乃至西方國家;漢傳佛教在佛教史上,對全世界一直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254/
「中國佛教文學」理念與系統建構之省思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2952/
禪宗語錄與唐傳奇—以〈離魂記〉、〈柳毅傳〉為中心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2957/
蒲松齡宗教實踐尋跡—以《蒲松齡文集》為中心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2958/
中日民俗文化之交流、融合與變遷—以日本古代時期之「年中行事」為主軸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2976/
歷代僧傳中「示寂夢」的意義與作用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2978/
明清燈錄中有關名號與法嗣的問題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2980/
清中葉廣州海幢寺的文學與文化活動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2982/
論敦煌文獻對中國佛教文學研究的拓展與面向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2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