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人間佛教學,共1935筆結果:
時空之外
/periodicals/3c0cae5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兩性平等——恭讀星雲大師著《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
/periodicals/4007f73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佛緣之始
/periodicals/3faf9df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梁漱溟與太虛的人間佛教之辯
宗教如何與社會相關?它們是對立還是和諧共處?這個問題在近代中國變得非常重要,也是宗教傳統主義者與宗教改革派的分界。中國思想家梁漱溟(1893-1988)主張佛教與社會要清楚分離,從而避免宗教淪為社會的激進批判工具。我們應先研究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最重要的佛教改革家―太虛大師(1890-1947)所提出的改革計畫,檢驗他的傳統主義立場,之後,我們將研究一場辯論;這場辯論一方是梁漱溟(1893-1988),另一方則是太虛大師、其徒印順法師(1906-2005)和僧團。梁漱溟將佛教視為一種純粹出世的宗教,反對利用佛教來解決社會問題,他反而提倡儒家思想,將它當作一種可以更有效達成佛教最終出世目標的善巧方便。
/periodicals/34e64756-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頓悟」——文人畫之體驗美學傳統
在中國古代文人畫美學傳統中,「頓悟」是一個重要範疇,它既關涉文人畫的審美本質,又涉及到審美活動和審美認識的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從文人畫的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進行總結這一美學傳統。
/periodicals/34b59a62-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佛教造像之「人間性」研究
自佛教從印度傳來,佛教造像也一併傳入中國,而以石窟為主要建造場所。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佛教造像的材料和載體逐漸豐富。研究表明,佛教誕生初期的印度已有「人間性」造像,佛教東傳後,中國歷代能工巧匠更是對「人間性」造像進行修改和發展,使其符合中國式審美,表現中國本土文化和信仰。
/periodicals/83bb0da7-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宗教之愛
/periodicals/1fce57c0-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金剛經》給我安身立命之道
/periodicals/93a85ae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在歷史與現代之間——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星雲大師的新作《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出版,對於「人間佛教」運動作了一個思想史的定位與論述,應該說是漢傳佛教「人間佛教」運動史上,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論著和新的里程碑。下面我想從近代漢傳佛教思想史的角度,略為談幾點個人的讀書所感。
/periodicals/1b47db8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解讀法遠禪師之「因棋說法」
/periodicals/4c52a227-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