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僧團.教團.社團—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實踐機制研究
作為二十世紀以來「人間佛教」思想的重要宣導者與實踐者,星雲大師將佛教的現代化及其「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基於現代佛教社團的組織理念與運作模式,契理契機地建構為一種社會實踐方式,能夠有機地與其他社會系統進行理性互動,使「人間佛教」真實而深入地成為一種社會信仰方式。以此為基礎,本文以近代佛教改革思想為研究背景,梳理「人間佛教」從「僧團」—「教團」—「社團」為中心的現代佛教組織之歷史變遷及內在邏輯,運用宗教社會學的相關概念與方法,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中的實踐機制和「星雲模式」之基本構成,做出深入的分析與討論,揭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中,博大精深的佛教社會學理念。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特色及影響力
「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在現代化進程中,立足現實土壤,汲取傳統營養所開出的驚豔花朵,是既能上承佛陀本懷,繼承弘揚傳統佛教思想,同時又自覺地與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相協調、相適應的新體系。其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模式,是百年來人間佛教的集大成者,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廣泛的影響。大師的理論體系,理性、完整、有源頭,上承佛陀,不離傳統,他又成功的將人間佛教的理念應用到現實社會,以人為本,關懷人性,隨順時代,並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人間佛教的理論體系,為人間佛教的發展與完善做出卓越的貢獻,為時代的和諧與和平,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編輯序:人間佛教學術思想集萃
星雲大師人間詩學思想要義述略
回歸禪宗本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及實踐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安樂行思想初探
星雲大師以「法界融和」的「心」為思想基礎,構建起人間佛教「安樂行」思想,「三好、四給、五和」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分別是:(1)以「五和」為究竟的境界論;(2)以「三好」為主要內容的修行論;(3)以「四給」為融攝點的波羅蜜多關係論。大師的安樂行思想,是「發揮佛教智慧,提升個體生命,開發群體力量,轉化社會危機,創建人間淨土」之偉大的人類創新,和傳統天台宗的「自心淨土」安樂行思想相比,星雲大師的思想可以概括為「群心淨土」安樂行思想,是《法華經》之「安樂行」思想的繼承與深化,是現代僧人對佛陀教法的詮釋與豐富,是佛法在當代當根對機之實踐的展開。同時,《法華經》之〈安樂行品〉,為人間佛教提供最重要的大乘經證之一,從其入手進行聞思修,是理解星雲大師的學說與實踐的最佳途徑,是從「人」回歸「佛」的般若路徑,是融合「經—教—修」一體的最方便途徑。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對華嚴思想的闡釋與發揚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思想探析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醫療觀
佛教對於疾病的醫療有著自身獨到的認識。現今,以星雲大師為領導的佛光山人間佛教,更有其現代化、人文化的醫療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醫療觀,基於對疾病的認識與分類,進一步給出相關醫療態度與方法的見解,頗具準確性與合理性。它不僅吸收了古代漢傳佛教的精到之處,又面對當今的時代形勢加以創新發展,一方面有源可溯,又一方面適應時代。它兼備古德慈悲濟世的醫人理念、清淨安養的修心理論、佛教性的醫療方式,以及面對疾病生死的寬宏態度,還提倡科學預防與醫療、中西醫結合治療,以及重視心理疾病等,突顯了人間佛教的佛教本色與時代特色。此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醫療觀「與病為友」的思想與個人關懷導向,更是對個人與社會產生了積極影響。
談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