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開幕
更是深入研究人間佛教的好機會。 王雪梅教授分享參加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活動中感受到的「三度」:第一、態度。學生與指導老師對於學術認真的態度,在長達幾個月的擬題、開題、修稿、定稿的過程中,得到非常顯著的體現。第二、溫度。主辦單位對此次活動盡心盡力籌備,法師們在交流群裡發送各種資訊,同學們熱切地交流與互助,體現人間佛教與傳統文化中人文關懷的溫度。 第三,深度。學生們參加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的活動,在老師指導下,呈現出具有深度的學術論文,收益頗多。曾經參加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的學生,有些已成為教授,有些成為國家社科基金的主持人,在在體現了此項活動的意義。 夏德美研究員指出,通過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從中.....
為了千年的傳承—佛光山千手觀音造像與粉本源流
佛光山千手觀音的粉本是敦煌莫高窟元代第 3 窟的千手觀音壁畫,是千手觀音的最精美的壁畫和古代傳統線描的集大成之作,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佛光山千手觀音造像的藝術品位和境界,基於作者對於原作技法內涵的理解及自身情感的注入,與人間佛教慈悲精神交相輝映。讓這千年傳承的千手觀音造像留在人間,同時加以現代創新,也體現了佛光山人間佛教的本懷和「以文化弘法」的理念。
現證法樂 了悟真理
現證法樂 了悟真理 Joy of the Dharma Realized; Enlightenment to the Truth.
穿越時空‧法寶再現–2019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9.08.09
《往事百語》的生命敘事與終極療癒
近幾年來,文學治療學進入人文學科的研究領域,敘事治療為當中運用最廣的理論方法。「人的生命意義何在?」「人的終極價值為何?」「存在是否有其必要?」諸如此類的問題,恆困擾著歷史上每一個獨特善感的靈魂。在每個時代的現實生活中,若得不到鎮定且安心的答案,文人思想家的生命將變得苦悶、憂鬱。於是,生命的創傷與療癒,乃成為人文學科新興的研究課題。
從東漢時期漢譯佛傳到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佛陀降生故事的漢語詮釋史及其現代詮釋
從東漢到現代,佛傳故事的漢語證釋史綿延二千年之久,可以說佛傳随著佛教東傳已經進入到中國佛教的最初建構中,與中國佛教的發展並行,從側面反映中國佛教發展各個時期的階段性特徴和總體性架構而在中國佛教面臨著現代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去重新詮釋佛傳故事,尤為重要,這也是現代語境下如何去看待作為佛教創始人、教主的佛陀的身分與價值的問題,即我們所說的「佛陀觀」的現代證釋的重要方面。通過對傳統佛陀降生神話文本的回顧與解讀,二千年的佛陀降生故事的詮釋史中所體現出的佛陀觀的演變得以顯現。在此基礎之上,從星雲大師對佛陀降生故事的現代詮釋與前人傳統詮釋的對比中,可看出深埋其中的人間佛教思想:一方面是「人性與聖性不二」,即「佛陀與佛法的互證」:另一方面是「平等性」與「革命性」即性別平等思想的體現。據此我們認為,星雲大師對佛陀降生故事的現代詮釋,與傳統佛傳文本相比,體現出其與現代社會和現代信仰需求緊密相連佛教的現代轉型必定要求我們的佛陀觀也進行現代轉型,而我們也可以發現,人間佛教所倡導的價值和理念,從某種角度來看恰與佛陀本懷相應。
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以「金身合璧」事件為例
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記憶的有形物(物質文化遺產)或者無形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可以喚醒民族的集體認同感與文化自信,並且彌補由於經濟全球化帶來文化同質化而引發的文化缺失。星雲大師提出兩岸文化乃至全世界文化的融和與共生,身體力行地去實踐文化與文物的保護工作:保護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保護文化遺產,建設美術館、博物館、書院等文化空間,為未來的社會與人類提供精神的福祉,用文化來改善與淨化人心。 本文以2016 年星雲大師將流失海外的北齊佛首捐獻回大陸,將佛首歸還佛身(以下簡稱「金身合璧」)的事件為例,探討星雲大師對文化保護所體現的佛教思想,以及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對於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的價值與意義。
佛教與社會文教事業
佛教組織近年來積極投入現代化的社會服務事業,對國家社會發揮了正面的效應與價值。佛光山秉持「人間佛教」的理念,先後成立了四個基金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人間文教基金會、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推動各項文化、教育、慈善等弘法事業以服務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