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人間佛教學,共1932筆結果:
論敦煌文獻對中國佛教文學研究的拓展與面向
1900 年敦煌莫高窟藏經洞重見天日,為數約六萬卷的唐、五代寫本文獻震鑠中外學界,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最受矚目的大事。緊接著,以敦煌文獻為核心的研究便快速發展,「敦煌學」這一門新興的國際顯學因而產生。百年來,敦煌學的研究領域也從初期的文獻整理,不斷的擴展到石窟藝術、地理歷史、考古遺跡等等。
/periodicals/22509602-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彌陀站在佛號聲中
/periodicals/76e78e66-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晨夢雪中遊伽藍
/periodicals/36638d7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在空中飛行的缽
/periodicals/3726685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
/periodicals/4d58797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北京通州光中書院」揭牌典禮
/periodicals/589f05dc-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黑豹旗達標四強 普門中學棒球隊的致勝之道
/periodicals/885a85c9-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成立之當代意涵
/periodicals/52219aa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論當代人間佛教思想的反思特質:以太虛大師的論述為中心
太虛大師(1890-1947)是20世紀漢語佛教界肇興未已的「人間佛教」思潮運動過程中,思想影響最卓著的佛教思想家,其思想個案至今仍值得人們進行深入探析。本文從印順法師在《太虛大師年譜》中的總體評價入手,指出太虛大師所著力建構的「人間佛教理論」,呈現出鮮明而深刻的反思意識。這種反思意識的構成內容,具體表現為對中國佛教思想傳統的反思、對中國佛教的出路的反思,對中國佛教與中國文化之關係的反思,以及中國佛教與中國社會關係的反思認知,必須結合其對人間佛教社會觀、乃至社會理論展開相應的思考。 本文指出,太虛大師以反思性為特徵的「人間佛教理論」,堅持以佛教為本位、以中國為本位兩大原則立場,以此展開其「人間佛教學」建構的「佛教性」、「中國性」、「社會性」、「文化性」和「普世性」,有其鮮明的中國社會認知與佛教弘化的關係意識。上述太虛大師佛教思考中的佛教性、中國性、社會性、文化性和普世性,既是其人間佛教理論的構成內容,更體現其人間佛教理論具有一種「反思性」的建構類型。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838/
做中學 增福增慧
/periodicals/267d93f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