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佛教教育思想與實踐――以香港佛光道場義工教育為例
人間佛教是當代漢傳佛教發展的主流,星雲大師創立的佛光山是實踐人間佛教的典型代表。星雲大師將人間佛教思想運用到實踐之中,先後在世界各地建立分道場,革新佛教發展理念,拉近信眾和僧團之間距離,對人間佛教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本文以佛光山在香港的分道場――香港佛光道場為個案,結合星雲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理念、香港的社會處境以及道場的環境組織,通過分析道場的人員組織,教育活動課程的安排及考核方式,探討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教育思想,尤其是義工教育思想及實踐,從而進一步揭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教育的方式和特點。
星雲大師的共生實踐――以「敬惜字紙」為例
本文從「敬惜字紙」現象入手,考察星雲大師的共生實踐。「敬惜字紙」,對於星雲大師影響甚巨:「常有信眾誇我很聰明,我認為我的聰明是從『惜字紙』而來。」這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然而,時過境遷,許多人對於「敬惜字紙」已經非常陌生,為此,第一部分回顧和梳理「敬惜字紙」的歷史源流,可以確定「敬惜字紙」是中華文明的優良傳統。第二部分,從「敬惜字紙」和「書香世界」兩個層面考察星雲大師的共生實踐。在「敬惜字紙」方面,星雲大師總結「回收廢紙」的四種主要意義,第一、養成勤儉的習慣。第二、培養惜福的觀念。第三、建立環保的共識。第四、共創整潔的環境。對此,本文主要詳細考察了培養「惜福」觀念的價值意義,可以這樣說,佛光山的「敬惜字紙」實踐是非常系統、深入和細緻的,故本文特地介紹佛光山「敬惜字紙」的具體實踐方法。在第三部分,從費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覺精神出發,結合佛光山「敬惜字紙」共生實踐,認為「敬惜字紙」能夠具有以下三種現代意義,它能夠為當今社會的人們提供一種惜福知足,簡單樸實,富貴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心靈環保、生態環保等群體性實踐中還能夠培養社會公德,「有公德心,才算有修養;有辨別力,才算有學問」,這是當今世界公民必備的素質;它能夠為形成一個可欲的「理想世界」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途徑。通過以上研究可知,雖然我們處於資訊時代,「敬惜字紙」作為一種優良傳統,不僅能夠在現代化條件下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式,甚至等而上之,進行「化現代」的嘗試。
星雲大師宗教觀研究—以「同體共生」為線索
星雲大師對宗教的根本要求是利益眾生,在以人為中心的基礎上,通過淨化心靈與社會奉獻確立宗教存在的價值。而宗教若想延續與發展,縱向上必須順應時代,處理好與理性化潮流、市場經濟間的關係;橫向上必須與其他宗教包括民間信仰平等交流,共存共榮。「同體共生」既是星雲大師宗教觀的出發點,是其體悟佛教真理而秉持的精神態度;又是其回歸之處,是大師希望通過實踐真正達成的人間狀態。本文以人間佛教為中心,以西方宗教社會學理論為參照,探討星雲大師在處理人間佛教自身的發展,與世界各大宗教共同發展問題時所顯示出的宗教觀。
歡迎報名法寶節「法何以成道—是迷信還是智信」
藏經樓法寶堂 歡迎報名法寶節「法何以成道—是迷信還是智信」 社會大眾 【法何以成道:是迷信還是智信】 上午論壇 日期:12/30(六) 時間:10:30—12:00 地點:藏經樓法寶堂 經典:《佛法真義》 主持人:妙光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 主講者:妙凡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郭朝順(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 下午修持 時間:14:00—16:00 地點:宗祖殿共修 ※由於實體報名人數已滿,誠摯邀請您在線觀看直播: htt.....
論禪宗與曼達教的價值信仰內涵
本文從價值信仰的角度,探討了禪宗和曼達教的相關內涵,旨在揭顯禪宗的價值信仰與其覺悟成佛的終極價值取向密切相關,由此而發展出豐富的心性論和觀心實踐;而曼達教的價值信仰,是由曼達教徒的世界觀、宗教信仰、宗教實踐及其生活方式所構成。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共同價值觀念的建構,由於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採用了不同的表達形式,然而,其對自身與世界本質的價值追求則是共通的。
西夏的佛教信仰和風俗
論佛教信仰的理性特徵
大理地區信仰大黑天神源流考說
從造型藝術看大理地區佛教信仰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