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光山人間佛教理論書寫中的概念隱喻—以《佛法真義》為例
隱喻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人類理解與表現抽象概念的重要媒介。論文基於《佛法真義》內容,採用 Lakoff & Johnson 的概念隱喻理論框架,結合實例對人間佛教理論書寫中的概念隱喻進行實證性的考察,最终得出《佛法真義》書寫中結構隱喻的特性,即實踐性、人文性、社會性與現代性。
書寫亦修行——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書寫之意義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書寫成果豐碩,其中有著大量文藝思想資料。如何解讀星雲大師文藝思想資料?這是本文欲解決的主要問題。本文提出應以文學視角與佛學視角相融和的方法,來解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文藝思想著作,並以「書寫」為例進行了嘗試性解讀。本文認為,「書寫亦修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書寫兼具文學與佛學特性,以文學與佛學相融和的視角解讀之,其內在意蘊具有三方面特殊意義,即書寫即生命、書寫即修行、書寫即弘法。最後結合闡釋,提出了人間佛教書寫對文學研究的若干啟示,包括書寫是文學活動也是佛學活動;修行是佛學活動也是文學活動以及促進了中國宗教詩學的研究等。
法華經之弘傳者「法師」的詮義探研
《法華經》乃天台宗所依之根本聖典,智者大師依此經而深獲自內證,得法華三大部的名著問世,並且成為天台宗傳承史上重要之依據論疏。故研究之首先,必以此為目標。閱讀 之初,發現《法華經》的菩薩道,竟然是以五種法師──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的五種行門,作為其成佛方法,此為其他經典所沒有之特點(一般經典亦強調受持、解說的功德殊勝,但無此經如此明確點出,此五行乃成佛之要道),促使我想探討之動機。
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體系」之文化意義
本文以「人間佛教體系」來指稱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為內核、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書寫為載體、以星雲大師開創的佛光系統(包括諸如出版、辦學、弘法、慈善等等)為實踐方式的一整套佛教體系。「人間佛教體系」的意義是多維度的,本文僅就文化維度切入,來談談我所理解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體系」意義之所在。
內心和平與和諧之道 解鎖佛教慈悲與智慧
」、「利行」與「同事」,是應對生活困難的法寶,並指出:「人間佛教的核心在於實踐佛陀所行,為眾生服務。」 他還提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就是一位真正的人間菩薩,即便在90高齡中風後,仍以堅強的意志每天書寫病後字,為貧苦學子籌募教育經費。他超越了身體的病痛,始終心繫眾生,經常詢問「我還能為你做什麼?」他的慈悲與智慧,鼓舞著無數人。 在互動環節,妙光法師鼓勵一位經歷重大傷痛的聽眾,溫柔且堅定地說:「永遠不要停止相信,也不要停止嘗試,哪怕是從微小的行動開始,都值得去努力。」 最後,妙光法師總結說,此講座旨在探討如何通過慈悲的理念,在內心培養慈悲的價值。面對當今社會中的苦難與戰爭,唯有佛教的慈悲與智慧.....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 圓桌論壇 2016.04.16
論高僧憨山遷葬事及其相關神異書寫
翰墨平生作佛事
「書法」是以毛筆書寫漢字所形成四度元.空間與時間結合的藝術―在平面的二度空間上,藉由圓錐形毛筆書寫的澀滑疾遲、提按頓挫,展現墨色的濃淡、乾濕、燥潤,呈顯出具有立體三度縱深效果的線條與視覺效果,加上書寫本來存在的時間韻律和節奏,故名曰「四度元藝術」。
平常心是道──佛光山感應錄的敘事新貌
佛教感應錄自南朝時始作,在隋唐時期盛極一時,六朝以下,則與志怪小說合流,世代流傳至今,自有其獨特的影響力和與時並進的價值。 然佛教感應錄在流傳過程中,為強調其內容的「徵實」,而採取新聞報導的紀實筆法,逐漸形成模式化的書寫, 難免有千篇一律之感。直到1949年後的台灣,因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開始出現佛教感應錄的新版本,此類感應錄的神異色彩輕淡,強調感應者在體證佛理後從內心產生翻轉生命的動力,雖不言見佛見聖的神異相狀,終能表達「見性成佛」的靈感妙應,開展了現代佛教感應錄的新頁。
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藝文化──以散文《往事百語》為例
人間的佛陀,他所開顯的人間佛教,具有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時代性以及普濟性等,星雲大師不但繼往進而開來,注入新的元素:「我一生的心願是弘揚人間佛教,期盼我的人間性格、大眾性格、文化性格、教育性格、國際性格、慈善性格、菩薩性格、融和性格、喜悅性格、包容性格,皆隨著徒眾弘法的腳步,傳播到世界各地。」其中,文化性格可謂星雲大師詮釋人間佛教思想的獨特。 星雲大師取大乘入世的精神,秉承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懷,創造性的提出「佛法為體,世學為用」,將佛法與世學巧妙揉合,以「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的方便說法,勸化大眾普度人間;以文化承載佛學,以文學宣傳佛法則是大師諸多方便說法中,獨樹一幟。 《往事百語》一書,是作者在生命實踐的歷程中,遭遇到諸多命題時,援引佛法的藥石,獲得哪一種「藥方是最相應的」的體悟,所謂「三折肱成良醫」。「一句話」,是大師凝煉出的法語甘露,內容不只具備優美散文的書寫,更是一部解決人間煩惱的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