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台灣人間佛教的回顧
戰後台灣佛教以「人間佛教」為導向,不僅取得共識,也普及落實,惟此導向已近一甲子,人間佛教的得失亦該作一總結再出發。佛光山作為人間佛教實際推動者,研究並傳承經驗正是時候。鑑往知來,台灣乃至佛光山人間佛教,從一甲子的歲月中將邁入另一新的甲子,從「人間佛教」走向「後人間佛教」、「新人間佛教」,這是中國佛教最波瀾壯闊的時代之一,值得大書特書。
告訴你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座談會總結講話
人間佛教座談會.人間佛教高峰論壇﹂,雖然只是短短三天時間,但是,佛光山弟子受益良多!因為我們一直都在努力地實踐人間佛教,而各位學者發表的高見,從不同的角度,讓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人間佛教一些客觀的表現。
人間佛教的判教與其發展路徑的關係探析
判教理論與「發展路徑」之間是存在強關聯性的。人間佛教如何判攝傳統佛教,意味著現代佛教如何去繼承傳統佛教、如何發展自身。人間佛教的大德非常注重吸取傳統佛教的積極要素,同時又對傳統佛教的弊端予以激烈批判,這種矛盾性深刻地體現在他們的判教思想上。但是具體到個人,他們的判教思想則又各有不同,這種不同,體現了人間佛教內部的複雜性和理論選擇上的豐富性。要之,太虛大師的判教體現出革舊顯正、攝小歸大、民族本位的特色;印順法師的判教則體現了「正本清源」的理論訴求;星雲大師的判教則突顯了包容性、對話性和現代性,並對前人的觀點有所修正。多元化的判教思路啟發我們,人間佛教的差異化發展適應了現代社會的複雜性,有利於人間佛教的未來。
總序: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序
信仰可以淨化身心,可以增加道德,可以心存慈悲,可以認識自我,可以服務他人、包別人,可以了解佛陀緣起緣滅的真理,可以增加智慧昇華,可以超越世俗,到達證悟真如自性的境界,可以獲得自由解脫的生活,可以找尋到自己等等。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觀
星雲大師是推動當代人間佛教運動發展的最重要的實踐家。他來到台灣後,致力於讓佛法久駐人間的各項事業。為此,他做了大量實際工作,具體說來,集中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普及佛教,二是宣講佛教,三是佛教教育,四是文化建設,五是修建道場,六是公益慈善。這些具體事務中,他對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問題,有著獨特思考與研究。
《法華經》「法師」理念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僧信平等思想
本文是基於現代人間佛教獨有的思想視角,對於《法華經》法師理念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僧信平等思想脈絡、繼承關係所作的詳細研究。文中先對初期大乘佛教著名經典《法華經》所涉及「法師」概念的句例,一一進行了詳細的文獻、語言研究,確認《法華經》在法師問題上的基本理念:《法華經》的「法師」是指「傳承經典者」,法師的這一職能定位與其個人的特有身份無關,也就是說無論是男性、女性,無論是出家、在家,都有可能是大乘佛教確認的能夠傳承經典的「法師」。文章在第二部分則指出:星雲大師所提出的僧信融合及僧信平等的思想,不僅從《法華經》的法師理念,完全可以找到經典的理論支持,又可看成是《法華經》的法師理念及其相關的大乘思想在現代人間佛教的合理延續與展開。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實踐貢獻與理論特質
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數百個分別院、數百個佛光會,把佛教變成一個由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地域的人共同信仰的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宗教。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成為現實。在這一點上,不能說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
人間佛教兩性平等思想研究
自太虛大師宣導現代人間佛教以來,男女兩性平等問題逐漸引起佛教界廣泛關注。民國時期太虛大師以及「菩提精舍」女眾都對這一問題作出了積極回應,基本達成了尊重女性人格、維護女性權益、宣導男女地位平等的共識。1949 年之後,在星雲大師、印順導師、聖嚴法師和昭慧法師等人的推動下,台灣地區人間佛教兩性平等思想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上世紀八〇年代以後,大陸地區的人間佛教重新煥發生機,人間佛教兩性平等思想亦隨之獲得發展,大陸佛教女眾的整體地位得到顯著提升。
當代人間佛教現狀與未來展望
當代人間佛教思潮一書 中曾經指出:二十世紀引導著中華佛教實現現代轉型,並成為兩岸三地佛教主流的人間佛教,在二十一世紀正遭受著復舊或固守宗法社會模式的傳統主義 與不滿現代思潮的後現代主義雙重夾擊。
人間佛教的生命終極關懷
星雲大師說:有佛法就有辦法!如今面對嚴重高齡化的當代社會,我們如何應用佛法在現實生活當中的生命終極關懷,亦即如何協助絕症末期病人及家屬,不但能夠坦然面對生死情境,而且能夠知所取捨,實質地讓臨終病人身無病苦、心無罣礙、如願往生,這是人間佛教的當代必修課題。以下舉一個癌末病人的臨終關懷及輔導實例,藉以說明佛法對於生命終極關懷的現代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