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榮譽教授-樓宇烈
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中國哲學博士導師 樓宇烈 中國哲學歷史 中國佛教與哲學 中華文化研究 《中國的品格:樓宇烈講中國文化》(2007,當代中國出版社)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2008,中華書局) 《十三堂國學課》(2008,北京大學出版社) 《宗教研究方法講記》(2013,北京大學出版社) 《花開蓮現:《心經》大智慧》(2016,中華書局) 《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2016,中華書局) 《中國的品格(精装版)》(2015,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華文明史》(2006,北京大學出版社) 《溫故知新 : 中國哲學論文集》(2004,商務印書館) 《中國佛教與人文精神》.....
榮譽教授-溫金玉
所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國佛教協會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中國宗教學會理事 溫金玉 中國佛教倫理 中國佛教制度 《僧尼的一生》(1993,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 《四分律釋譯》(1997,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惠能法師傳》(2000,宗教文化出版社) 《中國淨土宗研究》(2008,宗教文化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哲學碩士.....
「本生譚」的詮釋
從神話學的觀點來看,部派佛教中的「本生譚」經典具有神話的性質。因此在本文中,筆者便嘗試從神話學的角度,去探討「本生譚」的意義、價值以及它們被集成背後的心理因素,並說明雖然「本生譚」經典是一些帶有神話性質的宗教文學作品,但它們確實傳達了大乘種姓的佛弟子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倣效佛陀,追求超越,追求圓滿,追求自他生命全體圓成的正覺境界;而這些呼喚又勢必會引發其他佛弟子大乘心靈的共鳴,乃至於醞釀出整個大乘佛教的興起。所以,「本生譚」經典的集成最主要的心理因素,極可能是佛弟子「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subconsciousness)中欲倣效佛陀、追求超越的生命終極關懷,而不只是意識上對佛的「永恒懷念」。
龍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