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研究員-李四龍
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2009,大象出版社) 《歐美佛教學術史:西方的佛教形象與學術源流》(2009,北京大學出版社) 《有哲學門以來:北京大學哲學系1912-2012》(2012,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傳播與轉型》(2014,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北京大學哲學系 哲學博士.....
禪學與哲學的心靈療養
現代生活在大都市裡的人,普遍有不安、焦慮、倦怠和絕望的心理傾向。這也正是所謂的「時代病」,是一種困惑時代的精神病。所以我們必須發展出一套「心靈療養」,來對治這個世紀末的心靈危機。這篇論文的寫作,是希望能從「禪學」(東方)與「哲學」(西方)的角度,來提供一些建設性的參考資料。
從「唯識」觀照迷惘的心
佛教是個講「心法」的宗教,其中又以「唯識學」對心的分析最為縝密透澈。「唯識」的主張與實際生活多所相應,完全掌握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可謂「佛教的心理學」。
「唯識」的生活方式
唯識思想是在印度大乘佛教第二期時所產生的,由無著、世親兄弟二大論師集其大成。作為小說《西遊記》的主角而聞名的玄奘三藏,歷經17年艱辛的旅程,才將唯識思想傳到中國。以唯識思想為基礎而有法相宗此一宗派的成立。但是我最近強調:唯識思想不僅僅只是法相宗此一宗派的教理,它確實是佛教的根本思想。進入二十一世紀,此重要思想給了我們一些啟發。
歡喜心過生活
因與果
歡迎來到每月講座系列第二季,探討佛教在我們生活經驗中的應用。距離第一季講座的第一堂課已經將近一年。回首過去,我發現我們居住的世界仍然在大流行病和一些令人困擾的問題中掙扎,儘管我們盼著一切都在掌控內很久了。在這次講座中,我關注的是用一種能讓佛教的「因果」觀點對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具有關聯的方式來呈現。我們的世界正在處理有關「虛假信息」的課題,多方湧來的附議和異議此起彼落,在這樣的情況下,佛教有什麼建議可以作為指引?從我們可獲得的資訊當中,我們能否確定其「因果」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