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
星雲小故事—素未謀面卻溫暖我心
星雲大師教我的事
《往事百語》──星雲大師的生命敘事與終極療癒
本文以敘事治療為研究方法,一探星雲大師在口述歷史《往事百語》一書中的生命敘事與終極療癒。 首先,星雲大師將一生歷程,透過《往事百語》百篇發人深省的「一句話」,從十一歲童年階段述說至1999年止,逾七十年的出家歲月,當中歷經了中國近現代遽烈的政治動盪、社會文化的主流變遷,大師建構了教界與政界的主流敘事,此乃是大師苦難故事的根源。 其次,大師在書中流露其創傷課題,以及所做的外化解構之努力;大師回憶過往時,影響其一生的關鍵人物,對星雲大師面對苦難險阻具有極大的療癒力量。 最後,大師生命價值意義的歸趨在於弘法利生,全書為畢生建立的「人間佛教」之歷史發展,作了宏觀的回顧,並心心念念於建立「人間佛教」的理論,以及建設「人間淨土」的慈心悲願,因而完成了自我生命的終極療癒。
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藝文化──以散文《往事百語》為例
人間的佛陀,他所開顯的人間佛教,具有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時代性以及普濟性等,星雲大師不但繼往進而開來,注入新的元素:「我一生的心願是弘揚人間佛教,期盼我的人間性格、大眾性格、文化性格、教育性格、國際性格、慈善性格、菩薩性格、融和性格、喜悅性格、包容性格,皆隨著徒眾弘法的腳步,傳播到世界各地。」其中,文化性格可謂星雲大師詮釋人間佛教思想的獨特。 星雲大師取大乘入世的精神,秉承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懷,創造性的提出「佛法為體,世學為用」,將佛法與世學巧妙揉合,以「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的方便說法,勸化大眾普度人間;以文化承載佛學,以文學宣傳佛法則是大師諸多方便說法中,獨樹一幟。 《往事百語》一書,是作者在生命實踐的歷程中,遭遇到諸多命題時,援引佛法的藥石,獲得哪一種「藥方是最相應的」的體悟,所謂「三折肱成良醫」。「一句話」,是大師凝煉出的法語甘露,內容不只具備優美散文的書寫,更是一部解決人間煩惱的百科全書。
佛光山監獄布教事業研究—兼論大陸佛教監獄布教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從歷史上來看,西方國家自有監禁以來,即熱心於對罪犯進行宗教教誨,中國唐代也有佛教教化囚徒的記載,民國時期,受西方獄制影響,中國監獄裡興起宗教教誨的小高潮,台灣地區繼承並發展這一教誨傳統。以佛光山在監獄的宗教教誨為例,其布教持續時間長、布教範圍廣、布教方式多種多樣,並有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及國際佛光會作為其培訓監獄布教師的後盾,且有星雲大師極力宣揚之人間佛教理念為理論支撐。宗教進入監獄對受刑人實施教誨,政府、獄方、布教師、受刑人四者缺一不可,唯其通力合作,方能實現宗教在受刑人矯治中的作用。結合今日大陸國情與獄制之現狀,佛教進入監獄對受刑人實施教誨,一方面面臨嚴峻的挑戰,這就需要我們借鑑佛光山在監獄布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另一方面也出現諸多機遇,這意味著佛教在大陸社會福利領域,可以開闢出新的發展途徑。
從《往事百語》探究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
本文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著作《往事百語》為材料,以文本分析、歸納及因果與三聚淨戒的結構分析方法,探索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性格的闡述。藉此說明立基於佛教原始教義的人間性格在宗教社會學及組織領導學的意義,並解釋佛光山何以發展出如此兼容廣大的國際人間佛教組織。研究成果將性格區分為三個層次,包括根本因地(大我弘法)、行佛的三聚淨戒、成就果界(無我自在),三聚淨界層次分內在及外顯性格,依攝善法、攝律儀、攝眾生分別為:慈悲喜捨/歡喜承擔、堅毅反省/勇敢革新、恆順眾生/普濟利他。行佛層次的性格是實踐佛教符合現代化與生活化的善巧方便,根本因地及成就果界則是展現佛教修行的境界。
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培訓 善用工具事半功倍
合,讓歐美人士能更便捷地使用《佛光大辭典》,以達到有效的學習。11月13日「名相翻譯技巧」課程,以討論、分享經驗方式,解決在實際經典翻譯上,各組所遇問題。 「這是一個很棒的、找資料的工具,但是很有趣,我們可以找到許多佛學名相,透過這些名相,可以搜尋到很多文章。」蘭卡斯特教授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為例,可查詢中國學術文獻網路出版,雖需要購買著作權及登入相關簽約學校帳號,但只要輸入關鍵字,就會出現許多檢索結果。 如「禪宗」一詞,會出現至少10頁以上,所以若需要縮短檢索範圍,可以試著輸入「禪宗 宋朝」,增加關鍵字,且注意字數,提高搜尋結果精準度。教授笑著說「也許我可以每天空出一小時,你們就將這些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