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做了就知道必要性
玄奘大師與心經的傳奇故事
鑑真圖書館的文化事業及其意義
揚州佛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隋唐最為興盛,晚清以來漸次衰微,但仍不乏大寺住持,近代揚州僧人星雲大師感念鄉土捐建鑑真圖書館嘉惠故里。鑑真圖書館自落成以來,便設立揚州講壇與揚州文化書院,作為文化弘法平台,開設一系列主題內容多樣、面向各年齡層受眾的社教課程、營隊共修、社團活動;又利用報紙、網路、視訊等各類平面、立體化傳播方式,將傳統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弘揚到揚州及周邊地區。並且以此文化為橋梁,在兩岸溝通、對外交流中發揮了親切、特殊、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
都市佛教社會工作實踐——以佛光山公益慈善事業為例
文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簡析了社會工作和宗教的關係、都市佛教社會工作的概念;第二部分以佛光山公益慈善事業為例,呈現了都市佛教社會工作實踐的基本內容和特徵。第三部分為都市佛教社會工作面臨的困境和機遇,對中國都市佛教與社會工作在實現有效對接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樂觀的前景進行了嘗試性的探討。
佛光山的六根行事
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培訓 善用工具事半功倍
樹報導 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培訓 善用工具事半功倍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11月10至14日在佛光山麻竹園舉辦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第五次培訓,此計畫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組主任妙光法師擔任總召集人,最高學術顧問為美國柏克萊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Dr. Lewis Lancaster)。 從翻譯工具使用、翻譯技巧指導、翻譯流程,到培訓教材及禪宗名相翻譯,以及怎麼翻譯最適合,讓歐美人士能更便捷地使用《佛光大辭典》,以達到有效的學習。11月13日「名相翻譯技巧」課程,以討論、分享經驗方式,解決在實際經典翻譯上,各組所遇問題。 「這是一個很棒的、找資料.....
佛教的自我教育與生活實踐——以天臺宗二十五方便為例
人類從小到大就不斷地自發性的自我認知、自我學習、自我修正,以解決在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種種困境與疑惑,只是每個過程的學習對象或目標有所修正罷了。從自我認知「我 可以將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人?世界與自我是什麼樣的關係?」到自我學習、修正,就是一個全程自我教育的過程。 雖然,佛教說「無我」,似乎與「自我學習」等概念相互違背,但別忘了佛教未曾離開人間,而說「人成即佛成」。此中的「人成」不是指他人,而是指「如佛一樣成就的『自我』」。 想要如佛陀一樣,必先要知道佛陀是如何成就的方法,再起而效法之。而「無我」正是要破斥有一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自我」;要強調有一願意反省、修正、開發潛能的自我,成為一位既善於調御自我,也善於引導他人的「覺者」,此「覺者」即是「佛成」。至於,成就「覺者」的方法可散見於三藏十二部,這種學習不是知識的累積,而是生活的實踐。 本文以天台智者大師「二十五方便」來談佛教自發性的自我教育觀是完成自我的基礎,因為「人成」無它途,只有從自我改變開始。當代西方思潮有逐漸向東方思想靠攏的趨勢, 故本文也藉由傅柯的「自我技術」與賴爾的「實踐之知」來談佛教徒日常生活中自我教育對佛法實踐的重要性,也是「成佛」之全人格教育的起點。
佛教現代化的工程——人間歷史興衰二千年
佛教傳入中國二千餘年,兩漢之間神仙方術盛行,民國學者湯用彤指出:「漢代天地山川諸大祀外,尚有多種之祭祀。而自先秦以來,感召鬼神,須遵一定方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治國講求天人感應,儒家逐漸抬頭。佛教傳入中國之際,正是儒家與神仙方術的流行方興未艾。
時速二十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