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宗教觀研究—以「同體共生」為線索
星雲大師對宗教的根本要求是利益眾生,在以人為中心的基礎上,通過淨化心靈與社會奉獻確立宗教存在的價值。而宗教若想延續與發展,縱向上必須順應時代,處理好與理性化潮流、市場經濟間的關係;橫向上必須與其他宗教包括民間信仰平等交流,共存共榮。「同體共生」既是星雲大師宗教觀的出發點,是其體悟佛教真理而秉持的精神態度;又是其回歸之處,是大師希望通過實踐真正達成的人間狀態。本文以人間佛教為中心,以西方宗教社會學理論為參照,探討星雲大師在處理人間佛教自身的發展,與世界各大宗教共同發展問題時所顯示出的宗教觀。
以法為師
以法為師 Regard the Dharma as the Teacher
歡迎報名法寶節「法何以成道—是迷信還是智信」
藏經樓法寶堂 歡迎報名法寶節「法何以成道—是迷信還是智信」 社會大眾 【法何以成道:是迷信還是智信】 上午論壇 日期:12/30(六) 時間:10:30—12:00 地點:藏經樓法寶堂 經典:《佛法真義》 主持人:妙光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 主講者:妙凡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郭朝順(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 下午修持 時間:14:00—16:00 地點:宗祖殿共修 ※由於實體報名人數已滿,誠摯邀請您在線觀看直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MByEXKxX0 「2023年人間佛教信仰系列」第三場主題論壇「法何以成道:是迷信還是智.....
仰止唯佛陀
仰止唯佛陀 Look Up to None Other than the Buddha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最高法門。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滅,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心保和尚說明,一般人若聽了不中意的話,因為「我」產生了意識分別,心才會起波瀾;如果能夠「能所兩忘」,聽了就不再掛礙,不起心動念,那才是真正的大修行。 三大體系 五個歷史階段 觀音信仰在亞洲非常普遍,又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對於觀音信仰發展的過程,李利安表示,中國信仰有漢傳、藏傳與民間信仰三個體系,其中漢傳屬於大乘顯教,藏傳屬大乘密教,而民間觀音信仰由於突破經典的範疇,所以形成各種多元的信仰型態,其特徵包括「四非」:如非正統、非官方、非菁英、非僧團;還有「四無」:無理論、無超越、無組織、無文化界限等等,所以也呈現了一定的異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