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視域下的淨土信仰—以星雲大師淨土觀為中心
中國佛教的現代性變遷伴隨著西學東漸而展開,以「人本化」、「理性化」和「世俗化」為最顯著的特質。漢傳佛教思想脈絡的繼承,一方面體現在內部自我批判;另一方面則體現在與現代社會連繫逐漸緊密。無論是提倡「現代化」,還是回歸「原始教義」,都必須遵循歷史發展規律,結合中國佛教自身特點而展開。 近代以來興起的人間佛教思潮,既是佛教順應時代所作出的變革,溯其思想源頭也可說是繼承佛陀本懷,在遵循「契理、契機」和「與時俱進」的前提下,結合中國傳統思想之精髓,在滿足大眾對佛法需要的同時,又從側面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對佛教現代化提供理論依據。近現代以來,對人間佛教思想的弘揚與實踐最為徹底的,當屬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以「人本」為出發點,審視佛教自身弊病,從社會實際和人心需求出發,結合「傳統」與「現代」、「修學」及「生活」,開創佛光事業,弘法遍布五大洲,涉及慈善、醫療、教育、文化、藝術等多個領域,可說是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楷模,人間淨土建設的先驅。星雲大師尤其關注人間淨土思想對佛光淨土建設方面的指導,重視將他方淨土在人間落實,其所形成的以佛、法、僧三寶為核心的現代僧團,無疑是將淨土思想詮釋最好的一個典範,不僅為淨土宗現代轉型作出最佳範例,而且對漢傳佛教現代化弘化模式的開展,有一定的借鑑作用。所以對星雲大師的淨土思想進行研究,其意義就突顯出來,只有深刻理解星雲大師的淨土思想,釐清人間淨土與他方淨土的關係,人間淨土與人間佛教的關係,才能夠更好理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實質內涵,和星雲大師建設佛光淨土的終極導向。
「信」在初期佛法中的開展
佛法重自證而不重信仰,但在佛法廣泛傳揚後,社會大眾對佛的敬仰與一般宗教的信心相似,「信」成道品的內容,為「五根」「五力」之一. 這是對佛生起的淨信心. 佛教用「信」為修持方法,憶念而不忘失,稱為「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 信念三寶不忘,到達「信」的不壞不動,名為「佛證淨」「法證淨」「僧證淨」,即是依此隨念而得不壞的淨信. 信用於修行,意味著「自力不由他」的智證的佛法,一部分向他力的方向轉化. 修學而趣入預流果的方便,經說有二類:一約四諦說證入,是重於智證的方便; 二以信戒為基,引入定慧的方便. 此二者,一重慧一重信,但這只是適應不同根器的善巧方便,如證入聖果,都是有信與智慧. 將「信」引入佛法,攝受信行人,終要導入智慧的觀察分別忍,才符合佛法的正義。
【好書分享】《佛法真義》英文版第六冊壓軸出版 多元主題呼籲實修
列最後一部,用現代的詞語釐清信仰的本質,以及各種佛教行事與活動的真正意涵,例如,〈討債〉、〈信仰與恐怖〉闡明信仰的本質,強調佛教必須要有人間性格,不能只從消極面看待黃金、夫妻、兒女等議題;〈和尚〉、〈三寶節〉、〈教旗的意涵〉、〈六齋日〉、〈八關齋戒〉、〈短期出家〉、〈短期出家的真義〉等篇章,則讓佛教徒建立正知正見的信仰和宗教體驗。 此外,本冊還深入探討宗教與政治和法律的關係,並也透過教革樹立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積極角色。例如,〈僧制改革〉、〈以清規代替戒律〉、〈課誦的改良〉、〈耶輸免難消災障〉、〈寺院興學〉從與時俱進的角度,討論各種改革的必要與時代意義。〈宗教立法〉、〈國家與宗教誰大?〉則針對宗.....
眾聖點記之研究
本文筆者廣泛考察眾聖點記的佛陀年代問題,及其所有相關事實,為求達到正確結論. 除此外,亦探討眾聖點記本身的真實性。因此筆者從前人研究中作一番考究,來證明佛涅槃為西元四八三年,並相信眾聖點記在本質上是極為接近鍚蘭巴利文編年史的傳說。 文中討論下面幾點: 一. 依高楠順次郎所說,西元四八九年真的有九百七十五點嗎? 二. 費長房的歷代三寶記,在西元597年所做敘述時,有沒把比丘尼淨秀所下的一點也包括進去? 三. 在西元四九○年至四九二年間,眾聖點記有沒有加點? 以上問題的提出,是因筆者想以批評的態度重新研究,並對發生的背景,順便作一番了解; 以達到正確性。
從行門看人間佛教
台灣的高等教育過去追隨西方科學理性的腳步,宗教被視為非理性,不能進入校園。民國80年左右才開始有宗教學系的設立,至今全台宗教系所不出10個;再者,我是個皈依三寶30幾年的資深佛教徒,進佛光大學任教之前卻恥於承認自己佛教徒的身份,這是何故?因為舊社會的佛教思想給人無知、落後、迷信、神格化遙不可及的印象;加上我是高校學者,必須以理性、前瞻、實證、學術權威為表徵,那些會關涉到無意識領域、非理性世界的東西,自然被壓抑了。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道德良知,達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他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應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人間佛教可以解決此一現代文明的困境。「透過佛法、戒律以及共修,人們可以實現心靈的淨化。」妙光法師說明,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淨化心靈的根本,而「我是佛」的觀念則是自我淨化的最佳方式,因為這種信念使人不斷向內覺悟,並保持心靈的純淨。 論壇最後階段,三位與談人分享了對「善美」的看法。妙凡法師指出,能促進世界和平與安樂的事物皆屬於善美,而佛性、善行和淨土是最高的善美體現。妙光法師強調,心的寬廣能決定一個人的世界有多大,放下執著,才能達到真正的自在。趙元修最後引用《慈經》的句子,勉勵大眾保持平和心態,並祝願大家遠離煩惱、.....
北美英語弘法人才培訓 培養本土化尖兵
奧,大師在書中用深入淺出的解釋配合生動的故事,將深奧的佛法融入生活中。 人間社記者張志誠攝 本次研討會採用佛光山本土化委員會所編輯的英文共修唱誦版本,做為研討會期間2次共修法會的課誦依據,程序包括唱〈三寶頌〉、《心經》、〈讚佛偈〉、念佛、繞佛、靜坐、開示、誦念星雲大師〈為弘法善知識祈願文〉、三皈依、回向,將英文共修法會唱誦內容標準化。 ●熟練導讀技巧 豐富授課元素 提高學習興趣 北美英語弘法人才培訓 培養本土化尖兵 ●僧信平等 本土應用 共同弘揚「人間佛教」 圖說:英文共修唱誦版本做為研討會期間的課誦依據。 人間社記者張志誠攝 ●本土化建議 ●英文共修 唱誦統一 繼2017年於紐約鹿野苑、20.....
活用人工智能 英譯計畫《佛光大辭典》精確快速
英譯版及《佛光大辭典》手機程式的連結、加入《佛光大辭典》英譯團隊的方法等,妙光法師一一回應。 美國《普林斯頓佛學辭典》主編Robert Buswell教授、蘭卡斯特教授及Mark Blum教授,於美國三寶寺的英譯工作坊中,聯合指導辭條翻譯。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暨《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總召集人妙光法師,應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邀請,10月7日晚間於線上主講 「即非辭典是名辭典:人工智能加持下的《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妙光法師利用大量照片及多個眾緣成就的故事,介紹《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的緣起、特色、翻譯策略,尤其團隊如何活用人工智能,提高翻譯效率和品質。ZOOM以及線上直播有近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