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藏傳佛教的生態環保理念—我讀星雲大師所思所感
釋迦牟尼佛的植入及其對《壇經》的系統重構—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研究
曉雲法師佛教教育思想述評
漢文佛教大藏經的刻印—兼談《佛光大藏經》的編纂
一千多年來,中國佛教界和朝廷刊刻了二十多種大藏經。最初的編纂者是以《開元釋教錄》的紀錄為基礎,他們的責任是按先前的某版本,儘量收集齊全。然大藏經多被藏在藏經樓裡,使得承載佛陀教導的大藏經,其淨化人心的功能無法發揮出來。《佛光大藏經》是中國大藏經發展史上,第一部旨在以普通讀者為對象的大藏經。它是以民間的力量編纂的。其目的十分明確,就是「現代人人能讀,讀而易解,解而能信,信而易行」,隨著紙本和數據化的大藏經的普及,佛法能通過大藏經延續和流傳。《佛光大藏經》的貢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
星雲大師是台灣佛光山的開山,是現代人間佛教一位卓越的創立者,是具有全球聲望的當代佛教導師。大師祖籍江蘇江都,1927年生,十二歲在棲霞寺出家,1949 年渡海來台灣,1967 年開始創建佛光山道場。自1947 年焦山佛學院畢業迄今,大師弘法已近七十年。今屆九十嵩壽,仍自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以弘法為家務。
《佛法真義》自序
佛法如經典上說,三鳥飛空,空無遠近,跡有遠近;三獸渡河,水無深淺,跡有深淺。意思是說,天空上的老鷹、鴿子、麻雀,三隻鳥在空中飛翔,老鷹一個展翅,飛行幾十里,鴿子用力拍翅,一、兩里路,小麻雀振翅,也只是幾十丈的距離。這表示,虛空本來就沒有遠近,因為三隻鳥的程度不同,飛行有了遠近的差別。 又如地上的大象、馬、兔子三獸要過河,大象身強體壯,一踏到底,橫過河水到達對岸;馬、兔子因為體型、體力不同,過河也不一定踏得到河底,但是一樣游到對岸。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詮釋的六個理念
在詮釋經典的方法上,佛教自初期聖典即教導「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開啟了佛教經典在不同的人、事、時、地、物的條件因緣中,有了回應、調整與適應不同地區、對象、文化的詮釋空間,郭朝順教授指出:「佛教若要維持存在世間,必定在時間遷流與世事變化之間,時時保持對其所處時代之問題,具有隨緣回應與自我調整的能力,才能維持佛教之精神方向。」
再現佛法真義,回歸佛陀本懷——讀星雲大師新著《佛法真義》
人間佛教就是真正的佛教。它不僅僅是一個佛教界提出的口號,也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主張,它是佛教形成以來就擁有的弘法利生的實踐方式,也是一種新型的思想體系與信仰結構。 真正的佛教就是人間佛教。因為人間佛教把出家和在家、出世和入世、寺院和家庭、山林與都市、男眾與女眾等等一切都融合、完整、圓滿了。為此,能夠體現這種圓滿、完整與融合的實踐體系的思想與信仰,就是最能有利於當代人間社會的佛法真義。
「疾虛妄」與「開真際」——星雲大師《佛法真義》評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事業取得了前無古人的偉大成就,大師之所以成功,固然是由於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崇高的人格魅力和非凡的組織管理才能,但更重要的應該還是大師對佛法信仰的堅守。無論外部世界如何變化,大師都始終堅守著佛教的根本,詮釋和實踐佛教所指出的人生道路,以大願力、大智慧從事弘法度生的事業,未嘗稍有懈怠。
說真話的大師——談論佛法真義,表述佛法正義
星雲大師的《佛法真義》收集了三百多個主題,是大師平生思索佛法問題,針對佛教界人云亦云,或已產生「沉疴重症」的一般見解,予以辯證說明。他勇於面對佛教的種種問題,正本清源,讓佛法的不二智慧,真實呈現給世人。從他的慈悲與智慧中,我看到了高貴的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