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穿越時空-法寶再現 通俗講座
佛光山藏經樓『法寶堂』 穿越時空-法寶再現 通俗講座 邀請文學、歷史、哲學等碩博士,功德主及信徒 詳細內容及報名資訊請至: 大藏經通俗講座活動網頁
星雲大師的環保思想與菩薩精神
本文通過查閱星雲大師的諸多著作,採用文本分析法,梳理了星雲大師的環保思想,得出結論:星雲大師的保思想體現四大菩薩悲、智、願、行的精神,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星雲大師重視環保體現了「悲」的精神,因為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傷亡與損失。當然星雲大師對有情眾生、乃至無情物都有一顆慈悲心,所以提倡護生、惜福,保護動植物,保護環境,以及珍惜資源;星雲大師對環保的大力提倡,源自其佛學之「智」,大師「緣起」論證人與宇宙、自然是「同體共生」的關係,宇宙中的森羅萬象都是從「我」的生命中自然流出,所以我們要尊重自然,此外,大師也深具世俗智慧,指出在環保問題上要使用科學的方法;星雲大師踐行環保是為了實現建設人間淨土之「願」,阿彌陀淨土以及其他一切淨土世界都澈底推行環境保的最佳典範,因此要建設人間淨土也必須解決環境汙染問題;星雲大師帶領著佛光山僧信二眾努力實踐環保之「行」,如回收垃圾循環再利用,回收資源一起辦大學、建寺院等,佛光山本身就是一個環境保護的絕佳例子。星雲大師還時時教導大眾如何環保,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辦法和舉措,讓我們能在生活的細微處進行人間佛教的修行。
關注信眾對法義的認知
佛法不共一般神教的特性,應為佛教徒所把握,「人間佛教」或「人乘佛教」的弘揚,不能僅以辦活動為目的,而須教導信眾在辦理活動之際,如何攝心,應用佛法要義來面對一切境緣。否則,信眾不知活動是作為接引人信佛,或是作為修持佛法之助緣,而只是為辦活動而辦活動,不僅使各種活動成為庸俗化,而忽略了以「佛法」為解脫道之第一要義。
星雲大師「唯心淨土」的詮釋立場與修持工夫
《法華經》的特色、價值與文獻應用
《法華經》在佛教聖典中,是一部廣受尊崇而被信奉的經典,不但具有文學價值,而且被稱為經中之王。依其經文內容來看,處處顯示與其他大乘經典不同之處。以下從幾個角度來談談《法華經》的特色。
《千江映月――星雲說偈》 的選偈範圍與特徵探微
佛教詩選學作為一種文學現象,可以提供一個立足宗教本位立場來探討中國詩歌史的重要維度。《千江映月――星雲說偈》屬於佛教詩偈的選評本,涉及到選偈的範圍和標準,並建構出其詩選學的特徵。其選偈範圍,體現在時空、宗派信仰和體式三個方面;其選偈特徵方面,除了外在顯性的宣教文學特徵,亦存在內在隱性的宣教體系,仔細分析每一則偈頌所呈現的核心旨歸,不難看出箇中星雲大師所援據的信解行證四門方便法;至於其語言風格層面,則表現為選偈標準上和闡釋層面上的語言通俗性,而非典雅性特徵。
星雲大師《星雲說偈》的文學性與宗教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