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唐代僧籍管理制度
清代佛教研究現況
佛教與現代經濟倫理
執著專業追求的燦然結晶—讀江燦騰《台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
唯識認知理論的現代心理學解析
論明代佛教孝道觀—以《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為例
佛學與現代醫學:佛教醫學引論
本文以古老的東方佛教和現代西醫學為對象,從東西方文明會通的角度,探討了兩者內在契合與互補,初步提出了佛教醫學的概念及整體框架,並分析了佛教醫學的特點。本文前言部分指出了佛學與醫學在東西文明溝通中的特殊地位。然後從科學性質、結構目的的三個方面分析了佛學與現代醫學的內在契合,指出歷史悠久的佛學完全可以被視為一門古老的現代醫學,並對應於現代醫學模式,從傳統佛學思想中提出了「根─識─塵」理論作為佛教醫學的整體框架。最後在與現代醫學的對比中,總結出佛教醫學的三個特點:完整的哲學根基、獨具的新身關係理論何有效的禪定治療體系。最後,本文簡要論述佛教醫學對人類建設新文明的啟示。
禪宗與宋代詩歌創作論
北宋中期由於詩文革新運動的發展與成功,詩文理論的重點,「也從著重對文學創作外部規律的探討而轉向著重對其內部規律的研究。」 宋代詩歌創作論側重於主觀的構思,而非詩歌客觀的規律(如中唐之前有關詩格、詩式之作),這一方面呈現在詩文革新運動中追求「意新」的傾向,另一方面又符合禪宗在心性論上的關注。在美感體驗和自性體驗相近的認知架構下,詩論也染上了是頓非漸的解脫精神,在創作論中經常論及這種具有「當下」精神的構思原則。無論在一些用語或實際涵義上,對創作的態度都有這種自度自悟、「本來無一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色彩,而主要表現在與「悟入」有關的一些概念上。 「悟入」(或「妙悟」)可說是宋代詩論中最常使用的一個術語,同時它也是禪學理念下,詩歌創作最典型的概念。事實上,宋代詩家在使用「悟入」(或「妙悟」)時,由於各自的理論淵源和理論脈絡的不同,也造成對其內涵的理解和運用個個不同,因此,整個「悟入」的意涵和其他的文學概念和術語(如「活法」、「飽參」等)相互不可分割;即使是同一個「悟入」(或「妙悟」)的術語,但各個詩家所使用的涵義也未必屬於同一層次。本文即從創作論中這些概念的分析著手,歸納宋代詩歌創作論中經常涉及的禪學思想,由詩論脈絡中,析出六項基本的觀念,據以探討詩歌創作論對禪學的接受。
唐代佛教寺院土地買賣的法律文書初探
寺院土地是唐代土地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唐代寺院經濟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敦煌吐魯番文書的出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土地買賣的文書,這些珍貴的材料不但有助於我們 瞭解唐代土地買賣的真實情況,也有助於我們對唐代寺院內部的經濟運作提供第一手資料。
現代佛教文學創作的先驅——談許地山文學作品的佛教特色
降及現代民國成立,新文學運動蓬勃發展,許地山是二、三十年新文學作家中相當特殊且重要的一位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有許多含有濃郁佛教色彩的作品,使他的文章風格淨煉脫俗、浪漫傳奇,迥異於當代的其他作家。站在現代佛教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許地山的這類作品可謂開風氣之先,研究他在這類作品中所表達的主題思想以及寫作技巧,可以做為今日從事現代佛教文學創作的借鑒與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