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雲南大理佛教文化考究團日誌
大理佛教文化考察團座談會紀實
大理佛教漫談
從星雲大師的飲食觀淺論佛光山的飲食文化
「吃飯」,在佛門是一種修行,也是度眾的方便法門之一。筆者自2001年奉佛光山調派,擔任大師之飲食侍者一職。由於隨侍大師左右,自詡猶如佛世時代,阿難乃能親事佛陀一般,將佛陀之言教如是我聞的背誦出來,是我撰寫本篇論文的動機。本文嘗試以星雲大師的飲食習慣和觀點作為基礎,從大師日常生活當中,整理出平時對弟子們的開示與勉勵,進而解讀佛光山的飲食文化之特色,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實踐和推廣相呼應與印證是為初衷。文本架構將先從佛教僧團之飲食傳統與演變來作說明,接著再從佛光山的飲食文化來切入,繼而探討星雲大師的飲食蘊味,並從大師的飲食觀中來論述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
論星雲大師的佛教改革精神
星雲大師在創立「人間佛教」理論體系並實踐「人間佛教」的偉大事業中,形成偉大的佛教改革精神。這一佛教改革精神,又反過來指導其「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在對星雲大師的佛教改革精神進行學術回顧的基礎上,本文提煉星雲大師改革精神的豐厚內涵:一是「隨緣不變」的精神,包括創新精神和堅守精神,二是「以人為本」的精神,包括人文精神和奉獻精神,回答星雲大師的佛教改革精神「是什麼」的問題;梳理星雲大師佛教改革精神的歷史淵源和形成基礎,回答這一改革精神「為什麼」亦即「如何形成」的問題;指出星雲大師佛教改革精神的當代價值,其中包括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和多元並存的融和精神,回答其改革精神「怎麼辦」亦即「價值」的問題。
佛教未來發展大勢蠡測
佛教是古老的宗教,在當今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物質成果空前豐富,而社會生活的節奏也越來越快的時代,佛教能否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在新的形勢下存在和發展,這是許多人關心而又眾說紛耘的問題。筆者認為,佛教歷史悠久而又常新,它歷來以善於適應環境和時代變遷而著名,在現代新形勢下,也必然能夠相應,調整內容和形式,更積極有力地服務社會,造福人類。俗話說「鑑古知今」,要認識佛教的未來,首先應回顧其歷史。
序──《佛學研究論文集》出版緣起
傳統與發展─關於未來佛教的幾點思考
未來的佛教是個未知數,實在不好說,但又不能不說,因為確確實實存在著一個佛教在未來究竟如何的問題。自從現代文明在西方興起之後,古老的東方文明受到了嚴重的挑戰,而且隨著現代社會在全世界的迅速發展,東方文明的危機日趨加劇,具有三千五百年歷史傳統的佛教能否經受得住現代文明的考驗?能否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在未來是存是亡?命運究竟如何?這是近代以來長期困擾人們的一個重大而嚴峻的問題,也仍然是今天更要審視反省和加以深思的問題。
大陸佛教的歷史回顧及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自一九四九年以來,中國大陸佛教已經經過了四十餘年的發展歷程,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尤其在今天,二十世紀即將過去,二十一世紀就要來臨的時候,我認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半個世紀以來,大陸佛教既經歷了復興發展的喜悅,也經受了沉重劫難的痛苦。今天,劫難已經過去,光明降臨人間,大陸佛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復興發展的好機會,未來的前途將是光明無限。
從佛教的價值觀看佛教未來的方向
人類正在走向二十一世紀,一些敏感的思想家和相關領域的戰略家們,都在進行前瞻性研究,佛學界似乎也是如此,日本方面的議論就很多。這次收到佛光山的「邀稿書」,將「探索未來佛教的方向」列為重點,使我突然感到這個議題的分量,也喚起了平日積累的一些瑣想,現在藉機整理出來,算做參與這一討論的一孔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