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如何形成當代文化的建設能力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佛教傳燈錄》的多維度解讀與學術關聯〉,分述理論體系之建構、實踐事業之開展、融合創新之突破、地域經驗之凝煉、修行法門之施設,揭示了人間佛教的理論深度與實踐廣度,能夠為佛教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人間佛教作為當代佛教轉型的重要範式,其未來發展需要在理論持續深化、實踐持續創新、文化持續交流互鑒與社會持續參與等四個維度同步推進。 李瑞騰教授發表〈傳人間佛教的千盞萬盞燈〉,提出「傳什麼燈?燈怎麼傳?傳燈如何錄?」三個問題。他引用佛光山四大宗旨──尤其「以文化弘揚佛法」展開論述,提及星雲大師圓寂之際宣布395冊《星雲大師全集》增訂版乃大師的「法身舍利」,圓寂百日有《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出版,而圓.....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會【觀察員報名】
時兩年完成出版。 謹訂於2025年5月10-11日(六-日)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辦新書發布會,並於佛光山寺雲來集舉行專家學者座談會,誠邀各界共襄盛舉,共同探討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精神智慧及其對當代社會的實踐意義。 一、日 期:2025/5/10~11 (六-日) 二、時 間:5/10下午2點~5/11下午1點 三、地 點:高雄佛光山 四、主辦單位:佛光山宗務委員會 五、觀察員報名:https://reurl.cc/yRMvaa 報名截止日:2025年4月30日 六、線上閱讀: (一)電腦版 https://reurl.cc/NYqpqp (二)手機版 https://.....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線上會議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第三堂課來了!5/1主題「無情有性與AI時代」,邀請您線上共學,歡迎分享! Zoom:https://reurl.cc/O5NKxr 會議ID: 899 3699 0838 密碼: 123456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第三堂課來了!5/1主題「無情有性與AI時代」,邀請您線上共學,歡迎分享! Zoom:https://reurl.cc/O5NKx.....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Zoom會議室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第五堂課來了!7/1主題「理解人間佛教本質與內涵的『四大視域』」,邀請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唐忠毛教授主講,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李向平教授與談,佛光山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主持,從「歷史、現代性、中道、中國化」四大視域出發,深入探討人間佛教的核心理念與思想脈絡。歡迎廣為宣傳,線上共學。 Zoom:https://reurl.cc/O5NKxr 會.....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Zoom會議室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第四堂課,將於6/1晚間七點半舉行,主題為「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的『後人文主義』」,邀請學者專家共同探討人間佛教如何在後人文時代提出精神方向,回應當代挑戰。 Zoom:https://reurl.cc/O5NKxr 會議ID: 899 3699 0838 密碼: 123456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第四堂課,將於6/1晚間七點半舉行,主題為「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線上會議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第八堂課來了!10/1主題「佛教與日本文化——關於日本佛教的特色」,邀請日本駒澤女子大學原校長安藤嘉澤教授主講,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文良教授與談,佛光山日本教區總住持滿潤法師主持,從日本文化視野,深入探究日本佛教的源流與特質。歡迎廣為宣傳,線上共學。 Zoom:https://reurl.cc/O5NKxr 會議ID:899 3699 0838 密碼:1.....
當代馬來穆斯林的佛教建築文化
本文旨在以清真寺為例,一析傳統佛教工巧明在今日東南亞馬來穆斯林社區的延續與發展。按傳統馬來社會對佛教的彌奴山(須彌山)世界觀進行了「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詮釋與結合,從而呈現三層式彌奴山型屋頂的佛寺與後來伊斯蘭教化的清真寺建築造型,形成了東南亞特點的佛教建築文化。至少從十三世紀開始,上述三層式彌奴山型建築先後形成了學界所辨識的傳統本土型、中國糅合型和後現代主義型三種子類,既為今日清真寺建築所延續,也為現代馬來穆斯林所自覺與傳承著。佛教建築文化之得以在現代馬來穆斯林社會繼續存在與發展,不能不歸功於後者對佛教建築所做出的伊斯蘭教化的相容詮釋與調整,從而使歷史文明的連續性成為可能。
典範重塑——從《畫說十大弟子》談佛教生命教育的當代實踐
本文試從佛光文化出版的《畫說十大弟子》改編僧傳著手,探究如何透過改編重塑聖者的當代形象,並以此建構當代佛教生命教育的實踐範示。 透過視覺的圖象符號分析,認為此書運用不同媒介系統的結合形塑聖者形象為其改編特色,而運用照片、圖畫等不同媒介系統所再現聖者形象的內涵,一是以佛教照片的事實引用,協助讀者在其自身的文化脈絡下感知符號的意義;二是運用圖畫語彙翻譯並重顯抽象的佛教觀念。而對於佛教生命教育的實踐範示,則分從二部分探討。一是在文字與圖象的交互指涉中,探究生命意義空缺如何由讀者填補,並在填補中開展自身生命的意義。另外,則從讀者接受及詮釋的理解中,探究適應讀者接受而建構的生命教育範示,其內涵有三:一是慧命承襲的共同典範。二是教育的學習模範。三是建構學佛者的聖者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