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的家庭倫理觀
星雲大師是當今世界知名的宗教家。因為對佛法的虔誠信仰和對人間佛教思想的不懈宣講,大師在許多社會現實問題上都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對於家庭倫理問題,大師主要從父母與子女關係、婚內外男女關係、個人與社會關係等三方面做出重要開示。從中可知星雲大師的家庭倫理觀具有如下特點:一、儒佛倫理的結合。二、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三、弘法與利生的結合。四、慈悲與中道的結合。
論星雲大師的孝親思想——兼論對儒家孝親倫理思想的融攝與超越
「孝」構成了傳統儒家的基本價值觀念,同時星雲大師從人間佛教的角度也提出了孝親思想筆者認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很好融合了儒佛兩教對於孝親思想的界定,同時又提出了新的適應當代社會的孝親觀念,星雲大師的思想融攝了儒佛兩家孝親思想學說,在正式闡揚大師精義之前,有必要對儒佛二者的孝親思想做一系統的梳理。因此本論文首先介紹了需家孝親思想的内容,之後,對佛教經典中固有的關於孝親思想的内容作了簡要梳理。佛教孝親思想體系的構建是在與儒家的辯論過程中形成的,本文對於這一思想論和流變的過程也進行概觀式的梳理,目的在於揭示出佛教理論內部實現對儒家孝親思想的融攝的邏輯過程。在此基礎上,本文論述了星雲大師對於儒佛二家孝親思想所作的解讀,以及大師對孝親思想所作的開創性闡釋,並對大師的孝親思想的實踐做了簡要的介紹,以此現星雲大師孝親思想的全貌。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繼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分別舉辦《星雲大師全集》論壇後,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於12月6日,在北京大學舉辦「傳統佛教思想的當代詮釋——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會」,再續大師與北大的美好因緣。佛光山亦贈送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一套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期望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文化。 會議由北大佛教中心主任、王頌教授召集並主持。北大、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北京知名佛學研究代表——魏常海、魏道儒、李建欣、成建華、周廣榮、張風雷、張文良、何建明、張雪.....
星雲大師對儒家孝親觀的繼承和超越
孝文化自古以來就是儒家和佛教爭論的焦點。星雲大師是20 世紀以來中國佛教的主要人物,他為人間佛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他的人間佛教孝親觀深具現實關懷,回歸佛陀本懷,對傳統儒家思想中的世俗之孝進行了創新性的吸收與改造,並融入了佛教的思想體系中出世的特點。這一做法既增強了佛教思想的入世性,又提升了儒家思想的深度與廣度,創造了出世和入世相平衡的人間佛教孝親觀,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轉念改善生命──學者與行者共論八識的無我觀
【人間社記者 心曇 高雄報導】 轉念改善生命──學者與行者共論八識的無我觀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因應疫情時代需求面推出的「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6月1日晚播出第四堂課「八識講話的無我觀」,由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教務長慧中法師主持,佛光山大陸地區都監妙士法師及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陳一標教授,進行一小時精彩的雲端對談,帶領全球五大洲觀眾遊心法海,分別從學者的義理與行者的經驗,領略八識的功能、分工,以及如何透過轉念為自己創造未來更好的資糧。 從事唯識研究及教學的陳一標教授,以簡明的語言介紹八識的不同功能:玄奘大師的《八識規矩頌》.....
學者與行者共論《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六祖壇經》的解脫觀」,邀請心保和尚與董平教授主講,由妙凡法師主持。 人間社記者 心曇 高雄報導 學者與行者共論《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繼去年廣受好評的「2021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系列論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延續,推出嶄新的系列──「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以《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所包含的10部佛教經典為依據,每部經典選取一個重要觀念,由學者與行者進行線上對談交流。3月1日晚首場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與百家講壇主講人、浙江大學董平教授,暢談《六祖壇經》的解脫觀。全球五大洲於youtube及zoom等不同.....
星雲大師敬畏觀的思想淵源及其社會實踐
「山河大地皆為佛體」、「蟲魚鳥獸皆有佛心」,1 星雲大師所宣揚的「人間佛教」思想立足於傳統的佛教思想並實現了一種社會性超越,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其積極入世的情感認知、人格特質及對現實人心與社會的極大關懷。「不殺生」(對一切有情眾生的敬畏)、「眾生平等」(對眾生平等的敬畏)、「因果報應」(因果敬畏,對佛法的敬畏)是其敬畏觀的思想來源。星雲大師始終在回歸佛陀本懷中關注現實問題,並基於一種神聖敬畏之心去關懷大眾,對於現代化進程中的自我意義追尋、家庭關係和睦、道德良心之構建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星雲大師敬畏觀的理論內涵及其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既是佛教現代性體現,亦是佛教在現代化變遷中不斷深入社會與人心,不斷與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的積極體現。
從彼岸到此岸 ―星雲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理解與運用
《阿彌陀經》作為中國佛教歷史上極其盛行的淨土信仰的主要經典,歷來不乏有高僧大德對其闡釋,弘揚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亦對此經有自己的理解與運用。通過分析,發現星雲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理解與運用在部分繼承傳統解經的同時,亦有較大的個人創新,呈現出不變與變、變重於不變的態勢,具有強烈的人間性、實用性、現代性、世俗性和圓融性的特性。這體現出鮮明的人間佛教思想特點,促進了人間佛教思想的弘揚,對佛教經典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理解與運用有重要的現代變革意義,同時,也推動了佛教經典理解與運用的現代化轉型。
2025年度(第十届)人间佛教研究奖学金计划-1
、星云大师等海峡两岸佛教界高僧大德的发扬光大,已经成为当代佛教发展的主流,受到政、教、学、商等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关注。中国佛教协会在其章程中将倡导和践行人间佛教作为该会宗旨之一,并在雪窦山设立了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基地,每年召开不同主题的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学术界也涌现出大量人间佛教的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有多个有关人间佛教研究的课题获得立项,表明国家对这一学术领域的重视,而在国际学术界,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人间佛教的研究。可以说,人间佛教既是正在发生的佛教中国化、现代化和社会化转型进程,也是凝聚着多种文化传承和各界共识的文化潮流,更是领域不断拓展、理论不断深化、方法不断丰富、观.....
研究員-龔雋
中山大學人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部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基地」外聘研究員 《新史學》(中華書局)學術編委 《漢語佛學評論》(上海古籍出版社)主編 龔雋 中國佛教思想史 比較宗教學及中國哲學史 《大乘起信論與佛學中國化》.(《中國佛教學術論典.法藏文庫》第31輯)(1995,文津出版社) 《禪學發微——以問題為中心的禪思想史研究》(2002,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 《禪史鉤沉:以問題為中心的思想史論述》(2006,北京三聯書店) 《中國禪學研究入門》(2009,復旦大學出版社)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武漢大學哲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