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程恭讓,共585筆結果:
代序—人間佛教的宗要
/publications/b88ce28d-81c3-11ed-9205-c9de5a43d6bf/
第四章 人間佛教與道德領導
/publications/6931992c-8261-11ed-9205-c9de5a43d6bf/
代序—人間佛教的宗要
/publications/e9ec8fae-825c-11ed-9205-c9de5a43d6bf/
第十章 與星雲大師《八大人覺經十講》的智慧對談
/publications/5c415463-81cc-11ed-9205-c9de5a43d6bf/
第四章 四聖諦、四弘誓願與人間性、神聖性的思想動向
/publications/058a385d-8350-11ed-9205-c9de5a43d6bf/
代序—人間佛教的宗要
/publications/f0bf2221-826c-11ed-9205-c9de5a43d6bf/
第十章 人間佛教的社會原理
/publications/d4747b20-8b3e-11ed-a5df-c9de5a43d6bf/
代序—人間佛教的宗要
/publications/adb72ec3-8357-11ed-9205-c9de5a43d6bf/
代序—人間佛教的宗要
/publications/2dc18185-8b3f-11ed-a5df-c9de5a43d6bf/
人間宗教——從《郭店楚簡》到《維摩詰經》
「人間佛教」一詞不僅是星雲大師所描繪的佛教之核心,亦為中國宗教群體的根本。《獻給旅行者三百六十五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便是其精神之延伸,由此書可見其人文主義之擴展,已概括中國文化的普世價值。公元前三○○年《郭店楚簡》的宗教人文主義關注的並不是身後問題,而是現世生活,〈五行篇〉裡視「人身」為修行德行中心的觀點,與佛教的佛性概念是相容的,維摩詰居士即是利用「人身」這個工具來教示佛法。本文以人文主義,連結《郭店楚簡》與《維摩詰經》宗教意涵的共同基準點。透過人文主義擴展宗教的定義,可以理解到佛教對中國的吸引力不在於它的異域性,而在於它與本土傳統的共同點。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定義宗教:涵蓋身後之事以外的人文傳統;關注現實人生,著重於如何生活。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