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維摩詰經·菩薩品》的義理疏解
《維摩詰經.菩薩品》乃維摩詰居士以不請之友之姿,向彌勒菩薩談修行者不退轉和蒙佛授記的真諦,意旨為不必拘束於這些知見,尤其是利根器菩薩,自知本來是佛,即應超越此一勸誘之法。又向光嚴童子講述道場概念,認為道場即學佛之地,但真學佛者,唯論心行,只要持守大乘修行之法,則己身時時處於道場之中。又向持世菩薩告知度眾之方便法門,接受波旬魔王的天女供養,其實是教之以佛法,學成之後又使其回到魔宮,以無盡燈法門教導更多天人,傳法無盡,受眾無邊。跟善德長者子講述布施觀念,關鍵還是助人成佛,於是應不止於財布施,而唯法布施是用,在法布施中自度度人。本文藉由工夫境界哲學的問題意識為研究進路,解析文本,揭露意旨。
研究員-李四龍
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北京大學佛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李四龍 中國佛教史 佛教哲學 《天台智者研究:兼論宗派佛教的興起》(2003,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2009,大象出版社) 《歐美佛教學術史:西方的佛教形象與學術源流》(2009,北京大學出版社) 《有哲學門以來:北京大學哲學系1912-2012》(2012,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傳播與轉型》(2014,人民出版社) .....
研究員-唐忠毛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編審 中國宗教學會理事 上海宗教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 唐忠毛 佛教學 宗教學 信仰民俗學 《佛教本覺思想論争的現代性考察》(2006,上海古籍出版社) 《月印萬川——佛教平等觀》(2003,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佛教與中國傳統藝術審美思維》(2003年,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經卷遺存:長江流域民俗文化與藝術遺存》(2013,湖南大學出版社) 《中國佛教近代轉型的社會之维——.....
研究員-段玉明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 四川大學佛教與社會研究所所長 段玉明 宗教歷史與文化 《寺廟與中國文化》(1990,三環出版社) 《中國寺廟文化論》(1993,吉林教育出版社) 《中國寺廟文化》(1994,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南寺廟文化》(2001,雲南教育出版社) 《相國寺:在唐宋帝國的神聖與凡俗之間》(2004,巴蜀書社) 四川大學佛教與社會研究所所長 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與文化系(今文化與宗教系)哲學博士.....
研究員-張文良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評議員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兼職教授 張文良 中國佛教華嚴宗 日本佛教 《澄觀華嚴思想研究》(2006,日文,山喜房佛書林) 《批判佛教的批判》(2013,人民出版社) 《日本當代佛教》(2015,宗教文化出版社) 《東亞佛教視野下的華嚴思想研究》(2017,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日本東京大學 文學博士.....
研究員-杜保瑞
臺灣大學學務長 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臺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學報》主編 杜保瑞 宋明儒學 道家哲學 禪宗哲學 周易哲學 《莊周夢蝶》(1995,書泉出版社) 《反者道之動》(1995,台北鴻泰出版社) 《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1999,北京華文出版社) 《基本哲學問題》(2000,北京華文出版社 ) 《北宋儒學》(2005,台湾商務印書館) 《南宋儒學》(2010,台湾商務印書館) 《中國哲學方法論》(2013,.....
研究員-闞正宗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系主任 中國佛教會檔案編輯委員會副執行長 闞正宗 臺灣佛教史 中國佛教史 中日佛教交涉 宗教文獻 寺廟古蹟田野調查 《臺灣日治時期佛教發展與皇民化運動:「皇國佛教」的歷史進程(1895-1945)》(2011 ,博揚文化) 《日清戰爭實記》—臺灣篇[1-5冊](2014,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佛教的殖民與後殖民》(2014,博揚文化) 《圓光禪寺百年傳承發展史》(2017,圓光佛.....
研究員-釋妙光
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光明大學佛教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執行長 《佛光大辭典英譯》 總召集人 星雲大師首席翻譯 釋妙光 人間佛教思想 佛典翻譯 宋代佛教與大乘經典的起信論 Hsing Yun., (2019).《佛法真義》(Miao Guang et. al., Trans.), Fo Guang Publishing, Taiwan Miao Guang (ed.) (2018).《中英人間佛教辭彙.....
研究員-廣興
n from Early Buddhism to the Trikaya Theory. UK: Routledge, 2005. 《人間佛陀--歷史佛陀觀》,2005年,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倫敦大學哲學博士.....
我與星雲大師的因緣
星雲大師從童年出家到今年圓寂,把一生都奉獻給了佛教,創建了龐大的佛教事業,橫跨五大洲,並且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所佛教大學,可以說,大師創造了人間奇蹟。大師的這種動力與魄力是哪裡來的?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爲,大師的動力與魄力是來自他的宏大的願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