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研究員-張文良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評議員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兼職教授 張文良 中國佛教華嚴宗 日本佛教 《澄觀華嚴思想研究》(2006,日文,山喜房佛書林) 《批判佛教的批判》(2013,人民出版社) 《日本當代佛教》(2015,宗教文化出版社) 《東亞佛教視野下的華嚴思想研究》(2017,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日本東京大學 文學博士.....
研究員-龔雋
中山大學人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部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基地」外聘研究員 《新史學》(中華書局)學術編委 《漢語佛學評論》(上海古籍出版社)主編 龔雋 中國佛教思想史 比較宗教學及中國哲學史 《大乘起信論與佛學中國化》.(《中國佛教學術論典.法藏文庫》第31輯)(1995,文津出版社) 《禪學發微——以問題為中心的禪思想史研究》(2002,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 《禪史鉤沉:以問題為中心的思想史論述》(2006,北京三聯書店) 《中國禪學研究入門》(2009,復旦大學出版社)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武漢大學哲學博士.....
研究員-張家成
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浙江大學區域經濟社會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家成 先秦諸子哲學 宋明理學及浙東學派 佛教中國化與中國佛教哲學 江南地域佛教(吳越佛教) 中國近現代佛教改革思潮 《虛雲:虛雲水天涯度蒼生》(1998,中天出版社) 《中國佛教文化》(2011,浙江大學出版社) 《神聖與世俗》(2012,浙江大學出版社)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副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 哲學碩士
研究員-陳玉女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講師 陳玉女 明代社會史 明代佛教史 中國佛教史 《明代二十四衙門宦官與北京佛》(2001,如聞出版社) 《明代佛門內外僧俗交涉的場域》(2010,稻鄉出版社) 《明代的佛教與社會》(2011,北京大學出版社) 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 日本九州大學東洋史學博士.....
研究員-闞正宗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系主任 中國佛教會檔案編輯委員會副執行長 闞正宗 臺灣佛教史 中國佛教史 中日佛教交涉 宗教文獻 寺廟古蹟田野調查 《臺灣日治時期佛教發展與皇民化運動:「皇國佛教」的歷史進程(1895-1945)》(2011 ,博揚文化) 《日清戰爭實記》—臺灣篇[1-5冊](2014,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佛教的殖民與後殖民》(2014,博揚文化) 《圓光禪寺百年傳承發展史》(2017,圓光佛學研究所) 《宜蘭.....
研究員-廣興
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2007年度東蓮覺苑佛教與當代社會訪問教授 新加坡佛學院訪問學者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廣興 中印佛教 中國佛教思想 中國佛教倫理學 中譯阿含經與南傳尼柯耶的對比研究 早期大乘佛教 The Concept of the Buddha: Its Evolution from Early Buddhism to the Trikaya Theory. UK: Routledge, 2005. 《人間佛陀--歷史佛陀觀》,2005年,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香港大學.....
華嚴大意
《華嚴經》真如自性的思想,非常契合我們中國人的根性,法界緣起觀展現了宇宙萬有互相關連、互相影響、互相包容的思想境界,豐富擴大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內涵,影響了中國佛教的發展。
法華思想在日本的發展
天臺知禮大師的思想
星雲大師的感應觀
感應思想是中國傳統的思想,「感應」之義廣泛應用在人神關係中,尤其是天人感應的思想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社會。佛教傳入中國後,感應之義從強調人與神之關係,轉移到人與佛的關係中,發展出眾生之「感」與佛之「應」的中國佛教感應思想。星雲大師繼承發展傳統中國佛教的「因果感應」思想,形成了內涵更廣泛、重視個體內心修養、淡化神力崇拜、與科學理論接軌、遵行因果法則的感應觀。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的理念來解讀「感應」真義、闡釋感應遵循的因果法則、實現感應的因緣條件,揭示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感應的現象。星雲大師的感應觀彰顯了人間佛教的人間性和生活性的特點,推動了佛教的現代化轉型,具有深遠的宗教意義和時代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