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釋,共577筆結果:
國際佛光會組織與發展之研究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217/
人間佛教「道與藝」之建構關係:以佛光山梵唄讚頌團為例
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可以淨化人心;其中佛教梵唄更能令人心智清明,神清氣爽,故佛陀時代即有以伎樂供養諸佛的事蹟。敦煌瑰麗的壁畫中,可看到諸天女們手拿著各種樂器,環繞諸佛身旁,可以說佛教音樂有著淵源流長的歷史。自民國初年弘一大師創作佛化歌曲以來,佛教音樂就已經走出傳統梵唄格局。佛教音樂逐漸受到大眾的歡迎,發展的速度也十分快速,然為迎合市場商業化的需求,部份作品未達理想,匆匆上市,有造成佛教音樂世俗化之虞,這也是促成本研究的原始動機。 佛光山梵唄讚頌團結合佛教梵唄、國樂、舞蹈與其他藝術,是全球第一支跨國走入世界重要國家劇院的梵唄團,從臺灣國家音廳首演,到遍及亞、歐、美、澳等30多個國家。值得研究其文化價值,並為這段歷史留下紀錄。 本研究擬藉由佛光山梵唄讚頌團來探討「人間佛教」之「道」與「佛教梵唄」之「藝」的建構關係,探討議題如下: (一)佛教梵唄讚頌團的來由與起源 (二)佛光山梵唄讚頌團的藝術表演性與信仰神聖性的構建 (三)佛教未來如何結合音樂藝術呈現儀軌 本研究係採質化研究,探討在特定情境下,佛教音樂其「傳統與現代」、「展演與非展演」之關係,以了解人間佛教之梵唄讚頌團,如何交替運用「語文語言」與「非語文語言」二種形式,發揮其傳遞的教義思想功能。在設計上使用較寬鬆的方式,不預設立場,以研究情境與研究對象之間的互動而決定。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218/
瑜伽焰口儀軌法會之研究—以佛光山為例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227/
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的文學美感與宗教體證之初探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338/
〈無垢施菩薩應辯會〉之譬喻研究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2979/
星雲大師宗教詩學意境之初探—以《佛光祈願文》為例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3005/
從《玉琳國師》略論星雲大師文學創作之底蘊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3007/
星雲大師「人間詩話」之本懷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3008/
從釋寶成《釋氏源流》到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漢傳佛教六百年佛陀觀及佛教思想之重大轉型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3124/
星雲大師《迷悟之間‧ 真理的價值》之譬喻運用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2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