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全球弘化問題略論——以美國為例
背景與目的:筆者在佛光山澳洲與美國分別院服務近二十年後,深感人間佛教法義殊勝,然而當地人士接受佛陀教法速度遠不如預期。因此,隱藏於授與受兩者之「鴻溝」,是值得進一步探討議題。 研究方法:其一:以電子檔案問卷調查表,電郵到佛光山美國各分別院,請當地出家僧眾填寫 (76%)。其二:以紙本問卷調查表發給曾服務於過美國寺院,但現今人住台灣出家僧眾填寫 (24%)。將所得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並逐步歸納影響佛教本土化因素。 研究結果:接受佛法西方人士近五年來有成長;中華文化活動與禪修是吸引本土人士走入寺院最佳方便法;外語能力是弘法人員最需要加強弘法技能;中西文化差異是佛教本土化最大困難之一。 結論與建議:為加速佛教本土化,加強弘法人員外語能力外,可透過與當地美國文化專家學者交流,進一步全面解讀美國文化,藉以降低或消除「文化衝突」。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的禪學理念探析
「禪」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基本精神之一。對於禪的內涵、禪的智慧、禪的實踐以及禪的目標的解讀,構成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理論的重要內容。因此,通過探究星雲大師對禪的內涵,禪的智慧,禪的實踐以及禪的目標的闡述,明晰星雲大師的禪學理念,可從一個側面展現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的理論內涵及特質。
才知生命原味香—品覺《人生禪》
論《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南宗禪的影響與發展
禪對當代文明的啟發—從人間生活禪出發的考察
我看人間佛教
本文試從歷史的發展演變,說明人間佛教在當代的必然性。二十世紀以來海峽兩岸人間佛教的興起及以佛光山為中心的人間佛教弘揚繁盛,其實質就是漢傳佛教人間化在當代的復甦。自從譯經開始,印度佛教在中國就開始了在地化進程,這一進程是和中國文化相互衝突、相互融和的過程,而人間化是推動這一過程的核心動力。從華夏宗教發展歷史,無論禪宗、南宋朱熹、明王守仁等儒家心性說,無論佛教的漢化,還是三教合一說的盛行,乃至民間宗教的興起等,都難以迴避社會人生或人間塵世的因素。清末民初,太虛大師提出人生佛教就是對治時弊的解藥。今天台灣人間佛教的發展本質上就是宋代禪佛教在當代的復甦,其核心內涵就是人間佛教。從佛光山四大宗旨的發展事業,總結得知佛光山人間佛教代表了近百年來最有意義的中國佛教復興潮流,也體現了未來中國佛教進一步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化的一個重要趨勢。
試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特質
我曾經對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的特質作過一個概括,就是善於用佛法來開啟人生的智慧,從而實現一種智慧的人生、超越的人生。從星雲大師的許多講演,到《佛光菜根譚》、《星雲禪話》,從處理日常行事中的舉重若輕,善於化腐朽為神奇,到各次演講和解答問題時所體現出來的機敏睿智,無處不充滿著人生的哲理和佛法的智慧。這是人類思想史上一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認真去挖掘和總結,讓更多的人了解,讓更多的人來分享。但願我們這次的研討在這方面能有所作為,有所收穫。
人間佛教的理念與修行方式——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社會學分析
由星雲大師開創的台灣佛光山人間佛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佛教弘法史上的重要變革,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人間佛教以五乘共法、五戒十善、三好四給、四無量心、六度四攝、因緣果報、禪淨中道等理念,契合了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而它人間化、生活化、制度化、現代化、國際化的修行方式,改變了人們對佛教「苦行僧」修行的刻板印象,吸引著眾多信眾加入到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普濟性和時代性的快樂修行中來。從宗教社會學的角度看,人間佛教的盛行表面上看是佛教的「世俗化」,但它和歐美基督教的宗教世俗化不同,佛光山人間佛教以佛法圓融社會、以俗世參悟佛法,將出世和入世完美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了佛教弘法史上的一次躍升,菩薩道即為人間佛教的核心所在。
近代禪學建構與現代化敘述:關於人間佛教研究未來發展的思考
本文擬對近代以來,關於臨濟及其《臨濟錄》的研究作為例子,對近代禪學建構中, 表現在方法論上的「現代化敘事」傾向進行反省性檢討。其中,具體擬以胡適和柳田聖山 的研究作為主要討論對象。同時期望通過本文的探討,能夠對人間佛教研究的未來發展提 供一些思考。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詮釋觀研究—以「解憂」為例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生命―生死―生活」的詮釋結構,既有來自於印度哲學、佛教哲學的要素,還包含對中國哲學傳統的吸納融匯。星雲大師融攝「空淨禪」的「生命―生死―生活」整體詮釋,是立足於「人間」的具體實踐,是大乘佛教菩薩精神的具體開展。以「解憂」為例,星雲大師主張將「憂苦」轉換為「憂患意識」、「先天下之憂」,以進取的精神將眾生的事業擔負起來,提出「慈悲即是佛性」的主張,擴展了慈悲的內涵,體現了佛教菩薩精神與中國傳統聖賢品格的會通。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詮釋觀是注重大乘菩薩道精神的佛教「實踐詮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