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現代泰國上座部僧團教育的兩次更革 附論:與台灣佛光山教育作對比
泰國佛教僧團在現代南傳上座部佛教當中,可以說,已經在由傳統到現代的轉型歷程中取得初步的成功。在此一初見成效的轉型中,僧團的宗教教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本身既是轉型的其中一個關鍵環節,但同時也是推動僧團轉型的主要動力與手段之一,泰國上座部在僧侶教育上,採取傳統與現代雙軌並行的方式,既有僧團傳統的叢林教育,亦同時採納現代社會的大學觀念及制度。本文即以此為主題,討論現代泰國僧團教育的演變及其與社會的關係。並且在最後的附論環節與台灣佛光山教團的佛教教育作扼要的對比,有助彼此的理解,拉近南、北傳佛教之間的距離。
試論「佛教共同體」的近代演變與當代發展——以近現代上海居士佛教為中心 的考察
佛教共同體的主體構成主要有三個方面:佛教僧團、佛教居士與普通佛教信眾,其中佛教居士處在連繫僧團與社會一般信眾的中間環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本文在考察近代居士佛教的復興時,認為只有連繫到寺院佛教衰微的脈絡以及僧侶與居士地位此消彼長的微妙關聯,才能探尋其內在的邏輯。以上海居士組織為例,通過組織佛學研究會、居士林等社會組織的方式,居士佛教成為近代佛教復興運動的發起者與主力軍,發揮突出的作用;進而考察近代僧俗互動及居士佛教轉型的主要特點,並進一步思考新時代居士佛教在人間佛教發展中所要應對的新挑戰。
現當代中國佛教何以走上人間佛教之路
佛教與自然生態(上)
所謂自然界,是宇宙間所有生物與無生物的總稱,包含有動物、植物和礦物三界。人類只是動物界裡的哺乳類之一種,卻往往以「高等智慧生物」自居,而自認有主宰宇宙的權利。其實人類也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樣,都是由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進化而來,只因人類進化快速,才取得領導世界的權利。 但是,二百五十多年前「工業革命」之後,由於人類的短視及為維護自身的利益,恣意濫殺、濫伐、濫墾,掠奪其他生命的生存權,和破壞礦物資源等,導致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周遭環境之間的生態活動,失去應有的秩序和平衡,如生命多樣性的喪失、臭氧層出現破洞、地球暖化、土壤惡化、酸雨肆虐、環境汙染等等。
人間佛教的藍圖(上)
人間佛教的建設,在佛教界已經逐漸達成共識了!大陸、台灣、香港都在發揚人間佛教,自無疑義;日本雖無人間佛教的口號,但其所行所為,例如寺院的開放、僧侶參加社會事業、檀家制度的設立,以及佛教界創辦大學、開設百貨公司等,也都充滿了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具體實踐。乃至韓國也把古老的教團逐漸現代化,例如成立電視台等等,未來走上人間佛教的路線,這也是時代的自然趨勢。
近代上海居士組織的佛教文化之傳播
近代以來,上海居士群體處於複雜的時代與環境下,為尋求傳統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與生存,對佛教文化的傳播模式進行了多元化的有益探索,具體舉措包括創辦報刊雜誌、無線電台等媒體機構,開設公益性佛教圖書館,乃至結合素食文化以推廣佛教文化等,試圖為現代社會提供佛化生活的系統解決方案。這些探索與創新不但促進了傳統佛教的現代轉型,同時為人間佛教的理論系統提供了有力詮釋和例證,以及切實可循的參照對象與實現路徑。
從《佛說吉祥經》再論人間佛教的學理 依據―兼涵《吉祥經》語文學分析及 《吉祥經.義注》漢譯(上)
本文的核心旨趣是思考《吉祥經》與現代人間佛教理論關聯性的問題。文章提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考量這種關聯性:(一)南北傳佛教都有《吉祥經》古老的經典傳承,(二)《吉祥經》義理建構視角及問題意識的特殊性,(三)《吉祥經》三十七種「吉祥法」的義理體系及價值旨趣,(四)中華文化與印度文化共用深厚的吉祥意識與吉祥智慧,(五)近現代中國佛教重新引入與修學《吉祥經》的努力。本文基於以上理由,系統而深度地探索了《吉祥經》的佛法價值及其對現代人間佛教的學理意義。為了討論的嚴謹性,本文也提供了基於巴利文《吉祥經》頌文的語文學分析,並把傳為覺音尊者所寫《小誦‧ 吉祥經‧ 義注》頌文部分首次予以全文漢譯。
上座部阿毗達磨心識理論與實踐研究 —兼論對人間佛教的啟示
本文依據上座部阿毗達磨及其注釋書,採取文獻學與詮釋學等方法,旨在分析其心識理論的基本體系及運行機制。同時結合人間佛教心識思想,發掘其中可與提升個體心理健康相結合的面向,重點分析上座部阿毗達磨心識理論在回歸佛陀本懷、以人為本等方面的共通性,論證其心識理論對人間佛教的現實意義。以此為橋梁,將佛教價值與現代價值結合起來,使佛法契合時代潮流,更好地踐行人間佛教以人為本的宗旨。
佛教海線絲路研究 中文場講座線上共讀
提供 人間社 妙功 高雄大樹報導 佛教海線絲路研究 中文場講座線上共讀 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望海明珠:信仰與生活的同城相約」中文場線上講座7月16日開播,與談人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人在台灣),與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黃心雅(人在美國),透過線上視頻和觀眾分享蘭卡斯特教授《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書。 主持人佛陀紀念館副館長有賢法師介紹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展覽背景及意義,由四位策展人,總策展人館長如常法師特別邀請佛學權威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邵志飛教授,還有來自瑞士的莎拉肯德丁教授,跨界合作共同策畫,以嶄新的科技重現了海上絲路,及佛教水陸傳播的歷史文.....
佛光大辭典英譯線上培訓 人工智能翻譯更上層樓
精神,乃至透過數位平台的優勢而有所延伸。例如在數位化版本中,附上相關《大正藏》經號及站內辭條連結等多項功能,增加大辭典的學術價值,並易於使用。 蘭卡斯特教授在總結時表示,此次培訓看見每位翻譯人員在使用現代科技時會先思考,彼此之間的溝通良好,實在樂見大家的進步。教授也感謝《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對時下人工智能工具保持開放態度,將佛教翻譯事業推上另一個里程碑。妙光法師在培訓總結時讚嘆,經過八年培訓的翻譯人員,翻譯品質皆逐漸提昇,並鼓勵大家繼續努力、互助互勉,期望今年共同完成英譯初稿。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於2月18日舉辦第九次 「《佛光大辭典》翻譯人才培訓」,禮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