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與自然生態(下)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這個包含空間與時間、蘊含三世與十方、有情世間與器世間的無窮無際之宇宙,我們對它的了解有多少? 二千多年前,佛陀即說萬物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後來科學家也證實,空氣(風)、水、火、土是宇宙組成的要素,而且這四種要素均具有輕與重、冷與熱、乾與濕、軟與硬、靜與動等相反的特性,由於這些特性組合比例的不同,便產生不同的變化,而形成宇宙的森羅萬象,也為萬物帶來生命。
提醒自我(下)
提醒自我(下) Self-Reminder (3)
照顧腳下
照顧腳下 Be Mindful of One's Footsteps
放下與連結─跨越人際藩籬
當我們聽到英文單詞「attachment」(執著、依附、依戀)時,通常會有正面的反應。有些人可能會進一步說「loving attachment」,就是對配偶、子女、家人、朋友有「深情的依戀」。相對的,“un-”或“de-”這些前綴詞被視為脫離互動,暗示對他人的冷漠。從佛教的角度來看,「attachment」是我們思想和意圖所構建的產物。 佛教使用「attachment」這個詞時的意義更接近於「附加物」,就像我們在電腦上有一個附件一樣。也就是說,「執著」其實是我們對自我和他人概念所做的「附加」。
僧伽教育下自我的突破
從《佛說吉祥經》再論人間佛教的學理依據―兼涵《吉祥經》語文學分析及《吉祥經.義注》漢譯(下)
如今,則是所謂「布施」云云的這個伽他。在這裡,所謂「以此種方式而被施與」,是為「布施」,意思是說「把屬於自己的東西提供給其他的人們」。而屬於法的行為,或者並非離於法的行為,是「法行」(正當行)。所謂「這些人在我們這裡被認為」,是「眷屬」。沒有過失,是「無錯失」,意思是說「它們不被指責,不被 批評」。其餘的字句,都是已經說過旨趣的。這是關於這個頌文字句的解釋。
我們所有的迷惘皆來自「不識相」
我不是佛
佛寺楹聯 ─ 佛光山寺不二門 (內)
佛寺楹聯 ─ 佛光山寺不二門 (內)  Temple Couplets - the Non-Duality Gate (Interior), Fo Guang S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