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六祖壇經之研究
本篇為討論六祖壇經之版本的專文,文中舉出現行之明藏本與敦煌本,興聖寺本作比較,其中對諸本的歷史源流,刊刻經過皆有詳略不等的論述. 而在比較的過程中,其於篇章次第之參差,敘事之詳略出入,異文訛文之考究,文字事類之增益,年代屬事之對比,皆廣徵史傳,列表分判,或據以推斷損益之先後,或明其採擷之所本,皆從理立論,斷於可當. 故本文可謂明於壇經之版本流傳,亦俾益異本章句疑訛之冰釋矣。
唐五代禪宗的修習典籍—以敦煌寫本《六祖壇經 》為考察範圍
佛教經典詮釋的現代意義與生命教育義涵
本文主要從關懷生命的角度切入,省思如何藉由較能為現代人所接受的方式詮釋佛教經典,如探究《阿含經》的「如實正觀」、「所作已作、不受後有」對離苦得樂、超脫生死輪迴有何助益?如何了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而確實「度一切苦厄」?如何透過《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令身心安住而無執、無著?如何讀解行證《維摩詰經》,才能如實地除病不除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引導一切眾生證成《大方廣佛華嚴經》所展現之清淨佛法界的具體修證方法又為何?如何依循《妙法蓮華經》而悟入佛的知見?而《六祖壇經》中六祖惠能最膾炙人心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對現代身心飽受煎熬的眾生有何啟發與引導?具體而言,本文藉由開展佛教經典詮釋的現代意義,乃至具體論析佛教經典中所可能蘊含的生命教育意涵,以期佛教經典更易於為社會大眾所接受,並藉由佛教經典之詮解與實踐,進而對實存之生命有所助益。
釋迦牟尼佛的植入及其對《壇經》的系統重構—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研究
《六祖壇經》的智慧真言
敦煌本六祖壇經與心地法門
《六祖壇經》與華嚴思想—敦煌本壇經的無相戒與妄盡還還源觀
讀星雲大師《六祖壇經》
星雲大師前後給信眾們講過多部佛教基本經典的經義,如《金剛經》、《心經》、《維摩詰經》、《六祖壇經》等,其中尤其重視《六祖壇經》。此次編輯大師《全集》又特意將《六祖壇經講話》放在了「經義」篇的首篇,乃至《全集》的第一冊,可見大師對此經的重視程度。
《六祖壇經講話》——前言
古人說: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燈讀《壇經》。在禪宗龐大的典籍中,《六祖法寶壇經》被視為是一部無上的寶典,在中國佛學思想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力量;宋明兩代理學家的語錄,也深受此《壇經》影響。因此,《壇經》不但在佛教裡居於極其重要的地位,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尤其將之與《論語》、《孟子》等書並列為探索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一;是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學作品,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更是禪學的偉大著作。西方人瓦茨氏(Alan Watts)認為《壇經》是「東方精神文學的最大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