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的佛教傳播觀
星雲大師在佛教傳播方面取得了令人景仰的成績,但並沒有親自撰寫論 述佛教傳播的專著。不過,從大師的《佛法真義》、《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貧僧有話要說》等闡釋人間佛教理論和實踐的專著中,無時無刻不在貫徹其佛教傳播觀。本文梳理和總結星雲大師的傳播觀,包括:「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的媒介性質觀;宣傳、教育與文化傳承的傳播功能觀;多元化的媒介人才觀。星雲大師的佛教傳播觀直接體現在傳播實踐的要素中,對傳播主體信源可信性的形塑;基於受眾心理選擇理論的「善巧方便」原則;以「普世皆知」為原則的傳播內容;「非佛不作」的傳播媒介原則;三個層面的「真善美」傳播效果。研究星雲大師的佛教傳播觀,對於系統總結和傳承星雲大師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對於新時代弘揚「人間佛教」真義,對於建立文化自信、傳播中國文化,具有理論和現實的雙重價值和現實意義。
研究員-許源泰
編-1819-1911》(上下冊), NUS Press Singapore and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Singapore. 《沿革與模式:新加坡道教和佛教傳播研究》,2013年,新加坡: NUS and Global Publishing.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高級研究員 Ph.D. Chinese Philosophy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編輯序
佛教傳播過程中,由於風土民情、文化交融、經典翻譯等各種原因,致使人們對於佛教的教義理解和詮釋產生歧異,而有大小乘佛教解脫道、菩薩道的區別。不僅如此,誠如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中指出:二千多年來,傳統的佛教給人有種種訛誤印象,如:附佛外道、假傳佛意者,披上了神仙鬼怪的外衣,甚至一些迷信的言論,像看時辰、看風水、看地理、抽籤、卜卦等等,幾乎成為迷信的佛教、以神鬼為主的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