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作為思想的近代佛教》第四講——鈴木大拙與靈性論(二)
近年來關於鈴木大拙最多的討論就是這個問題。其中,Brian Victoria《禪與戰爭》中的批判最具代表性。他的批判非常嚴厲,但也有人提出反駁,引發了大量的爭論,尤其是佐藤平(顯明)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反駁。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第二章——祕訣:般若
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獨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佛陀至多子塔前,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圍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汝,汝當護持,傳付將來。」這是《五燈會元》裡的一則著名公案―拈花微笑,說明禪宗的傳承,根源於靈山會上佛陀傳法給摩訶迦葉。在所有人的面前,佛陀和摩訶迦葉「以心印心」、「心心相印」,而不是透過語言文字的辯解詮釋,解離了文字可能造成的矛盾和誤解,直入本心。之後,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東來中土弘法,以「壁觀」教人如何「安心」,直指「真如」,也就是「般若」。此後五傳至弘忍,到了六祖惠能之後,「南宗禪」波瀾壯闊,應驗了達摩祖師「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的預言。
以遷流生滅演繹恆有常住—宋代禪宗十二時歌的書寫方式
武昌逢石浪岷嶽二禪人還蜀省親因示
武昌逢石浪岷嶽二禪人還蜀省親因示 For Chan Practitioners Shilang and Minyu Crossing Paths with Me in Wuchang on Their Way Home to Sichuan
華嚴真師以詩見貺聊成二章紀其趣尚
華嚴真師以詩見貺聊成二章紀其趣尚 From a Chat with the True Huayan Master
第二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研討會 開拓多元視野
與量的提升,對於與會學者在颱風重創校園、風雨不止之際,仍歡喜地參與佛教學院的研討盛會,以清代學者孫星衍語「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來表達謝忱。 他也提及西方大學的淵源是修道院,中國書院的前身是禪院,顯示大學本來具有濃厚的「書院」本色。今後要打造佛教學院,成為佛光大學書院精神實踐的模範。 主辦單位以《貧僧有話要說》、《貧僧說話的回響》、《星雲智慧》及《佛光山2015我們的報告》等與學者結緣。研討會除了在佛光大學展開2天密集的議程,更特邀日本梵漢對譯研究專家辛嶋靜志主題演講「誰創造了大乘經典」,並對佛教學院全院師生專題講演「觀世音與觀自在」。辛嶋靜志稱讚中心在建構及發展漢傳佛教研究方向的高.....
唐五代禪宗的修習典籍—以敦煌寫本《六祖壇經 》為考察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