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歡迎報名法寶節「法何以成道—是迷信還是智信」
期:12/30(六) 時間:10:30—12:00 地點:藏經樓法寶堂 經典:《佛法真義》 主持人:妙光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 主講者:妙凡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郭朝順(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 下午修持 時間:14:00—16:00 地點:宗祖殿共修 ※由於實體報名人數已滿,誠摯邀請您在線觀看直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MByEXKxX0 「2023年人間佛教信仰系列」第三場主題論壇「法何以成道:是迷信還是智信」,12月30日即將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行,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與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教授主講、.....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慈悲 最後,妙凡法師提問:觀音法門應如何實踐?慈悲心又該如何培養?心保和尚一語道破實踐的關鍵:「慈悲即是觀音。」他表示,只要心懷慈悲,人人都可以是千手千眼、尋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但心保和尚也提醒大眾,學佛者常常會犯一個小毛病,「就是用佛的標準來要求人」,往往造成了雙方的負擔與煩惱。 如果心中有慈悲,願意給對方進步的空間,那麼學佛也可以是快樂的一件事。「念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音。」心保和尚指出,日常生活最好的落實方法,就是星雲大師提倡的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给人方便,這是生活中真正的慈悲法門,也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除了指導實踐觀音法門之道,心保和尚也述說培養慈悲的方法,就是知道世.....
我的學佛心路歷程
信願行解的隨身寶:《佛光大辭典》
藏經是佛教學的的寶庫,歷代對藏經的編纂極為重視,不僅當作政績大業,也視為傲人文化成就。編纂戴經,勞師動眾,費力耗時,亦末必能成,一個朝代又往往只能完成一次編修工作,這也可能是有的機會。藏經編纂之巨困難如此,而一位佛教學者想攀足藏經高閣,即使窮其畢生之力勉勵精進,又能閉關幾度?閱藏幾許?其親證佛語奥義又幾番?要能悠遊經藏法海而不迷失,除了憑其毅力和因緣外,就只能依靠工具了。辭典就是出牌迷津的普巧工具,是佛法經法海的舟輯。
值得信賴的法寶——讀《佛光教科書》有感
拿到佛光山印行,星雲大師編著的《佛光教科書》,雖然淺學輒止,卻也受益良多。聯想起自己初學佛時,因既沒有良師指導,又沒有找到應機的佛學入門書籍,而走了不少彎路,所以,當我瀏覽此套叢書之時,相見恨晚之感油然而生。因此,藉此文章,一方面向有心學佛又不知從何入手者推薦此書,另一方面,也把自己初學佛時所遇困境提供給讀者以為經驗,希望後來者能因此少走些彎路。
孤弦雅韻——太虛大師的佛教社會理論
太虛大師(1890-1947)是集中國佛學思想之大成者、近代佛教革命與革新的實踐者、以佛法導引現代人心的「人間佛教」的宣導者、立足中國佛教走向「世界時代」的文化交流使者,本文的關注點是太虛大師相關作品中的社會學指向。本文將太虛大師置於風雲激盪的近代中國思想史、逐步紮根中國的社會學學術史當中,分析其立足中國、立足佛教與佛學,融合中西傳統、創建現代中國及其新學術脈絡的努力,揭示其復興傳統、創新學術的意義,尤其是思想中某種佛教社會理論的線索。
《佛教瞑想論》第六講
佛教的瞑想法門自釋迦牟尼開始流傳到當代,一直以各種形態存續於亞洲各地,主要流布在斯里蘭卡、孟加拉、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中國、台灣、韓國等地區。 孟加拉國內有佛教信仰也許令人意外,例如孟加拉族(Barua)、查克瑪族(Chākmā)等生活在吉大港(Chattogram)周邊高原地帶的少數民族,就是信奉上座部佛教的。
《佛教瞑想論》第四講
中國經過了如實傳承印度傳統的瞑想方法階段之後,出現了新的動向,即禪宗的興起。禪宗尊仰達摩大師為初祖,創立了歷史悠久、綿延至今的教團。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書評
非常感謝妙凡法師邀請我撰寫一篇關於星雲大師最近出版的著作《佛法真義》的書評。接到這個任務我感覺到非常欣喜,因為這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可以重溫星雲大師的有關著作和思想。在這篇簡短的書評裡,我會扼要地對本書的主要思想做一個介紹和評述。本書第1版在2018年9月初出版,我拿到的是2019年2月的第3版。星雲大師的著作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已經三次印刷,可見非常受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