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以文藝弘揚人間佛教精神
星雲大師以版稅和一筆字所得成立了﹁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繼新聞傳播獎之後,創辦了文學獎和教育獎。如所周知,凡設獎皆旨在鼓勵,傳播、文學與教育三者都是人間偉業,大師特別看重它們對於人心人性的啟迪與提升作用,本於教育文化原就是佛光山開山弘宗的事業主軸,乃設獎以獎勵長期默默付出且表現卓著者;而由於面向社會,為取得公信,實際上則委由民間專業人士組成的評議委員會獨立運作,信託基金執行單位只作好一切行政工作,數屆以來,已取得豐碩成果,廣受關注。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社會思想芻議
星雲大師是人間佛教的宣導者和實踐者。星雲大師在數十年的弘法利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了系統的佛教社會思想,內容涉及社會各個領域。本文選擇星雲大師的政治觀、家庭觀、教育觀進行初步分析,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社會思想的理論創新與實踐開展,彰顯人間佛教的現代性意義,從而促進佛教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從《金剛經》「無相觀」看「星雲模式」 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
針對清末明初佛教界的亂象,太虛大師(1890-1947)提出了「人間佛教」思想,在太虛大師、印順法師(1906-2005)、趙樸初居士(1907-2000)、星雲大師1927-2023)等幾代佛教人士的推動下,「人間佛教」思想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和實踐被讚譽為「星雲模式」。本文從星雲大師的平等觀、教育觀、世俗觀切入,結合《金剛經》的「無相觀」,梳理、提煉星雲大師在兩性平等、僧信平等、宗派平等、宗教平等、興教辦學等諸多方面的獨特性。星雲大師在其〈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總結自己的一生:無住生活、無我度生、無為而治,「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這正是《金剛經》的「無相觀」。可以說,星雲大師踐行了他以16 個字總結的《金剛經》主旨,即:「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Introduction to Modern Day Intellectuals
佛光山人間佛教在日本的弘法實踐研究 ─以「本土化」為核心
自兩漢之際佛教由中國經百濟進入日本,中日佛教便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作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佛光山與日本的淵源由來已久,早在1963 年星雲大師參加訪問團展開對日本、新加坡等國考察的旅行,就與日本佛教界結下了深刻法誼。1993 年,佛光山在日設立第一處道場東京別院,至此,佛光山人間佛教在日本的弘化之路已經走過30 年的沐風櫛雨,取得了斐然的弘法果實。 星雲大師提倡用「本土化」來弘揚人間佛教之精神,佛光山在日本的本土化弘法實踐便是「自覺行佛」的良好範例。本文從人間佛教與日本的前緣開始,對佛光山的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與日本佛教界的交流進行整理,從本土化的四個核心要點「語言本土化、風俗本土化、習慣本土化、教育本土化」出發,分方面探討佛光山人間佛教在日本的弘法實踐,研究其將人間佛教理念融入當地社會的多種方式。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法擁有相同觀點的現實。他指出,唯有保持開放心態,透過和平對話去尊重、理解、接納彼此的觀點,才能促進真正、長久的和諧。 在提問環節中,研究生們積極發問,討論的焦點圍繞如何應對當前社會的不公現象,以及人文教育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的價值與貢獻。妙光法師引用甘地以仁慈和非暴力推動社會變革的實例,鼓勵大家即使面對艱難,也應堅持為和平發聲。知悅法師則表示,雖然社會矛盾無法完全消除,但我們可以在正確知見的指引下,透過每一個小小的行動,如投票、與他人對話或提升社會意識等,從個人的力量出發,逐漸累積成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最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互贈紀念品,以表達彼此的感謝與參與。研究院.....
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英文論壇 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
理中,如何結合運用慈悲與智慧。他強調,單獨的慈悲可能會導致縱容,因此必須與智慧結合,舉例西湖公司在疫情期間面臨的挑戰,分享如何在艱難時期中,保持企業對員工的慈悲和關懷,從而實現人性化管理。 關於如何在教育中傳授慈悲觀念,馬德偉分享佛教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修行方法,表示禪修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及情緒管理。他鼓勵與會者從對自己實踐慈悲開始,逐步擴展到對他人及社會的慈悲實踐。 論壇中聽眾踴躍提問,其中有人問到在當前兩極分化的世界中,應如何培養慈悲心。與談者一致認為,雖然「慈悲」在政治和社會中往往被忽視,但它卻是促進社會和諧與幸福的關鍵。慈悲並非自然而然,而是需要透過道德修養與自律來培養。亦分享一所舊.....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現代化與知識化,說明發展「佛教解經學」的歷史意義。他指出,解經學不僅強化學界對隋唐佛教的研究重視,而透過詮釋學、形上學等研究方法,能夠豐富解經學的理論論述。李教授進一步提出,我們應當思考佛教在當代大學教育中的定位,如何將其與其他知識體系、社會學科乃至其他宗教進行融合與對話。他期望學者們能夠深入研讀佛典,把握佛教的核心智慧,使之切合時代脈動,為當前世界的相關問題提供解決之道。最後,李四龍教授援引了美國皮尤調查等數據,指出佛教信仰人口增加的趨勢不見樂觀。他建議,學者們應當通過解經學的研究,探討漢傳佛教如何在印度佛教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詮釋,並由此回歸佛典,思考如何使佛法成為人類面對問題的智慧源泉。 .....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南天大學肩負全球弘法重任
譯技巧,全場反應熱烈。 人間社記者杜志超攝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南天大學肩負全球弘法重任 圖說:互動反響熱烈。 人間社記者杜志超攝 澳洲南天大學9月28、29日,舉辦「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由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贊助,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和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承辦,共有30多名來自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大陸等7個地區的英文人才和翻譯愛好人士共同參與。 此次工作坊特地為新加入的義工提供完整訓練,包括如何使用不同工具,在詞彙、術語、語法及翻譯風格建立,力求一致的共識。團隊針對翻譯、編輯、校對等做在線實際操作。並成立《星雲大師全集》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究論文集》的翻譯團隊,使用專門為該項目開發的翻.....
北美英語弘法人才培訓 培養本土化尖兵
弘傳,大多藉講經說法的方式,此研討會可以增強讀書會宣講員導讀的技巧,並應用其他輔助方式深入本土化。期勉眾人有所收獲,把所學帶回自己所屬道場。 星雲大師指出,本土化的核心重點是用當地的語言、風俗、習慣、教育去深入。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暨《佛光大辭典英譯》總召集人妙光法師表示,所謂「本土化」是透過閱讀、辦活動、遊戲、說故事等,不同方式傳達到當地的社區。妙光法師期望透過研討會,激發更多新的傳佈人間佛教方法,讓人間佛教更具時代性和人間性;把學到的佛法應用到生活中,這才是人間佛教的使命和目標。 圖說:寺院巡禮。 人間社記者張志誠攝 圖說:英文檀講師Ina Denton 表示《金剛經》義理深奧,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