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光山與馬大設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人間通訊社 佛光山與馬大設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人間社 李成友 馬來西亞吉隆坡報導】 馬大文學暨社會科學學院與佛光山設立的「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於11月21日正式揭幕,將進一步促進相關歷史、文化、正信佛教和人間佛教的研究和交流。 該中心設在文學院4樓,與中文系同層,主要提供平台供學術人員進行交流,彙集佛教界、文教界各種資源,打造多個管道和平台推動校內合作項目。 馬大助理校長林愛蓮、馬大文學暨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拿督黃子堅、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洪慧珠及佛光山新馬印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主持聯合揭幕儀式。 儀式上簽署了兩項合作備忘錄,第一項是由林愛蓮、黃子堅和台灣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
《法華經》在中國―思想.傳譯.實踐.文化
《法華經》是形成於初期大乘佛教時期的一部重要經典,富含深刻的教義思想、宗教信念與修行指引,明白說理與譬喻故事交織巧妙,為各個歷史時代的大乘行者提供豐富的思想與實踐資源。這部經典所述法義就當時的佛教學說脈動而言,具有創新思想的意義,激揚教理論辯與發展,對整體大乘佛學產生深遠影響。《法華經》義理精妙,敘說生動,富文學趣味,在思想、修行、文學、藝術等面向,為中國佛教與文化提供豐富的資源。在思想維度,道生、法雲、智顗、吉藏、窺基,及歷代許多佛門大德留下解義精湛的注疏,成為後人理解經義的資源。在修行層面,高僧傳記留下許多僧人修持《法華經》的事跡記載;天台學系發展依於此經的止觀與禮懺法門;還有多種關於此經的弘傳記與靈驗記。文學與藝術方面,此經本身具備文學性,教說與譬喻成為歷代文人經常援引的題材;二佛並坐、觀音形象、譬喻故事,在中 國佛教藝術作品中生動呈現。《法華經》的多元展現樣貌是中華佛教文化的一個重要構面。
《星雲日記》中的文學史跡
《星雲日記》載錄了星雲大師豐富的文學史跡,主要有:大師早期的創作經歷,《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等重點作品的創作詳情;大師與鄭羽書、符芝瑛、趙樸初、林清玄、柏楊等作家以及文學界學者的交往;大師對佛教文學影視化、文學教育、文學出版的支持,對文學創作、文學功能、佛教與文學之關係等問題的看法。上述史跡與大師的自傳、回憶錄可形成對應或互補,有利於推出更高品質的星雲傳記,完整詳致地呈現其文學人生,亦有利於星雲大師佛教文學之研究。
人間佛教思想講座 與中研院精彩交流
與天主教活動,但也認為佛教的慈悲、智慧在生活中相當實用,因此認識佛教後,會持續學習佛教知識,在兩個宗教之間的參與並不牴觸。 第二場次由妙光法師介紹「《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與AI應用」,首先說明該計畫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包含數位化的過程、從紙本人工處理到數位版的改變,並談到新世代對於閱讀數位化資料的習慣,使得佛經數位化成為弘法的重要策略。妙光法師強調,AI人工智慧的出現,造就了眾多翻譯的工具和平台,如:DeepL、ChatGPT、Gemini、Copilot等,但翻譯的品質卻大不同;同時也強調人工翻譯和AI翻譯在精準度上各有所長。因此,佛光山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的合作更顯重要.....
日本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開啟東亞佛教研究新里程
證漢傳佛教在日本建立的第一所佛教硏究機構誕生。 回顧2012年底「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成立之際,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明確指出,人間佛教研究機構的成立宗旨,在於「為人間佛教在當今時代做出的貢獻留下歷史」,致力於人間佛教文獻的結集、佛陀本懷的發揚和佛教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透過教育、學術會議的舉辦,和學術刊物的出版和翻譯,促進國際佛教學術交流。 過去,佛光山在香港、美國、澳洲、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成立了十二所佛教研究機構;日本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但象徵第十三所佛研機構,更是與設在總本山台灣佛光山寺總部的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並列為目前唯二設在寺院的人間佛教研究機構,對於佛教學術重鎮的日本.....
【在契理契機中推進人間佛教】
線上閱讀 南京大學洪修平教授認為,從歷史上看,中國佛教正是在契理的同時又能契機,才保持了它持久的生命力,從而從古代走向了現代,此亦正是人間佛教的核心理念。 影片點閱:https://youtu.be/fT4lNW49IM8 全文詳閱:https://lurl.cc/kQUHD4 【在契理契機中推進人間佛教】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青年星雲與戰後台灣佛教―以《星雲日記》所述第二屆中佛會全代會為例
戰後台灣佛教,隨著大陸緇素來台,進入一個新的變局。中國佛教會(以下簡稱中佛會)於1950 年在台復會,在戒嚴時期壟斷管理佛教的權力,成為台灣佛教的最高組織。1952年首度改選,舉行第二屆全代會,以解決組織的法理問題,並進行權力重組。年輕的星雲大師(下稱青年星雲)參與了此次二屆中佛會全代會,於會議結束後,在其日記裡記錄了參與歷程,是與會者的一手資料。透過他敏銳的筆觸,可知當年修法角力之情況與核心權力轉移之變動。青年星雲於關鍵時刻,挺身化解背離僧事僧決的修法危機,有至為出色的表現。二屆中佛會全代會的結果,象徵中佛會來台復會後,組織初步盤整有成,為日後發揮主導台灣佛教全局奠下立穩腳跟的基石,《星雲日記》為此一盛會留下重要的歷史見證。
主題演說之二: 佛光山是時代特色人間佛教的典範
人間佛教是太虛大師、慈航法師等一代高僧因應時代提出的主張,近百年來被海內外漢傳佛教普遍接受,不斷弘揚,現在更成為當代佛教思潮的主流。為了闡揚人間佛教,海內外舉行了許許多多學術研討會,追溯歷史,褒貶現實,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以我的觀點來看,如果深入追溯歷史,會發現人間佛教思潮在百年之間已經無聲無息地發生了變化;如果客觀褒貶現實,也會發現由於傳播的區域不同,輿情不同,人間佛教的具體內容也在變化。因此,雖應一名,實則百變,籠統而言,有失詳查。且不說大陸的人間佛教與台灣的人間佛教從根本制度上就有很大差別,即便從佛法自身而言,內涵也多有依據和闡揚的不同。
大陸人間佛教面臨的主要問題
人間佛教是目前海峽兩岸共同的佛教發展潮流,但大陸和台灣的人間佛教經歷了不同的歷史變遷,所處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土壤又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在當代的發展也呈現出不同的特徵。大陸人間佛教是在傳統佛教的基本模式下逐漸展開的一種佛教發展趨勢,其所面臨的問題既和當前大陸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有密切關係,也和佛教自身傳統因素的制約息息相關。在尋找破解大陸人間佛教諸多問題的路徑方面,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可以提供有價值的借鑑。
天主教禮儀音樂
本文第一部份首先把改革過的禮儀作一個描述,然後追溯它歷史上演變,因為禮儀是聖樂的根源和生長環境。第二部份則從儀式演變的各階段中,描述聖樂相應的改變。進而從兩者互動的軌跡中,取到界定禮儀音樂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