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尊重與包容
今天,自由、民主與科學,已然成為世界的潮流,但是在人類的濫用之下,自由成為侵犯他人的藉口,民主也變成犧牲弱小的武器,科學更是被野心家利用作為打倒鄰國的工具。過去這三項被認為是社會進步的要素,如今卻弊端百出,值此世局紛亂之際,我們提出「尊重與包容」來作為大會主題,希望能喚起世人彼此的關懷與共識。 經云:「佛法在恭敬中求。」佛教最講究「尊重」的修養,因此在世界的宗教歷史中,唯有佛教沒有發生過流血戰爭。我們應如何將「尊重」的美德,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呢?
扶南《寶雲經》與海洋文化
扶南是中世紀東南亞的南海大國之一,也是與中國佛教文化交流的重鎮。兩國既有官方的交流,也有民間來往,其中佛教文化是兩國交流基礎。從南印度乘船到中國,扶南是必經之路,也是重要中轉站。許多印度僧人帶著經典到中國,再將經典譯出,豐富了中國佛教內容。《寶雲經》是來華扶南僧人曼陀羅仙在中國譯出的經典,是海上絲綢之路交流成果。該經在中國曾經有過數個譯本,對大乘佛教在中國傳播起到過一定的作用。
見證奇蹟 感受奇蹟
生命的密碼
人,生從哪裡來?死往何處去?有沒有前生?有沒有來世?生命究竟何去何從?這是許多人很想了解的問題。 本文分別就佛教和科學的立場,從體、相、用、理四個層面,來探討生命的奧祕。人,如何因身、口、意的造作,而使生命生生世世流轉不息?生物界中,如何從單一細胞演化到三千萬個物種,卻仍符合佛陀所說的因緣法?人能不能單獨活在世間,不需要別人給予的因緣?在苦樂參半的世間,如何透過修行,達到證悟涅槃?驅使生命輪迴的動力,究竟是什麼?生命的密碼又是哪些要素?
研究員-李向平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系主任 華東師範大學民族宗教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華東師範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專案評審專家 上海市宗教學會副會長 李向平 宗教社會學 信仰社會學 宗教社會理論 信仰與社會變遷 當代中國宗教 比較宗教研究 《信仰、革命與權力秩序——中國宗教社會學研究》(2006,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國當代宗教的社會學詮釋》(2006,上海人民出版社) 《佛教信仰與社會變遷》(2007,宗教文化出版社) 《信仰但不認同:當代中國信仰的社會學詮釋》(201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研究員-邱永輝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宗教研究研究室主任 邱永輝 中國宗教國情調查研究 印度教民族主義研究 南亞宗教發展態勢 《現代印度的種姓制度》(1996,四川人民出版社) 《印度世俗化研究》(2003,巴蜀書社) 《印度宗教多元文化》(200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印度教概論》(201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四川大學中國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史學碩士
研究員-吳光正
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主任 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訪問學人 南華大學客座教授 吳光正 明清小說 佛、道教文學 元代詩文、文學與圖像 民間文學與非物質文化 《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200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女性與宗教信仰》(2000,遼寧畫報出版社) 《八仙故事系统考論—内丹道宗教神話的建構及其流變》(2009,中華書局) 武漢大學文學院珞珈特聘教授 武漢大學文學博士後.....
研究員-朴永煥
長 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 北京大學東北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浙江大學韓國研究所特邀研究員 中山大學韓國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朴永煥 中韓交流 中國文化 楚辭 宋詩 詩禪 《蘇軾禪詩研究》(1995,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宋代詩人與詩歌》(合著)。(2005,亦樂出版社) 《從文化韓流看中國與日本》(2008,東國大學出版社) 韓國東國大學國際語學院院長暨中語中文系教授 中國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研究員-李建欣
《世界宗教文化》副主編 李建欣 印度宗教 中國宗教研究 《印度古典瑜伽哲學思想研究》(2000,北京大學出版社) 《印度宗教與佛教》(2013,宗教文化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編審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東方宗教與哲學 哲學博士
研究員-釋祖道
〈緬甸禪修中心的興起與發展〉,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研究計畫,2023/11/1-2024/10/31。 釋祖道:〈緬甸宮廷式出家文化的流變〉,學愚主編《佛學思想與佛教文化研究》,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釋祖道:〈當代禪修之風的推動者勒迪長老及其禪觀思想之探究〉,《台灣宗教研究》第16卷,第2期,2017年。 釋祖道:《緬甸孟族佛教文化變遷研究——以孟文碑銘與出土文物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21年。 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 博士(2021年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