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世界上最美麗的人
觀世音是誰?真的存在嗎?真的有求必應嗎?觀世音在中國既家喻戶曉,也疑團重重。曾經,我也這樣回答:觀世音是宗教幻想出來的神,這個世界原本沒有神,又哪來的觀世音。所謂救苦救難,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幻想罷了。
佛陀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醫王
自二○一九年年末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漢爆發後,肆虐於整個中國大陸,進而擴散到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痛苦。還在瘟疫的初期階段,星雲大師就第一時間響應,撰寫了〈為新冠肺炎疫情向觀世音菩薩祈願文〉,為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白衣天使們祈福,為飽受瘟疫折磨的廣大民眾祈福。
當代漢傳佛教中菩薩戒與毗奈耶的相容性——兩岸比較研究(上)
菩薩思想自中世紀以來就穩步發展,成為漢傳大乘佛教的主要特徵。承襲大乘佛教傳統的比丘和比丘尼在三壇大戒戒會中也會受持菩薩戒;換言之,兼受菩薩戒與比丘/比丘尼戒兩種律儀,是大乘佛教出家僧人的顯著特徵。這一情況延伸出值得探討的議題:在台灣和中國大陸當前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中國僧侶對於菩薩戒的認知、理念及其相關實踐為何?雖然這兩個地區根源於相同的漢傳佛教傳統,修行、實踐方式等仍有些許不同。再者,這項長期、跨兩岸的比較研究,也揭示佛教戒律與菩薩思想之間潛在的矛盾與衝突。
從《佛說吉祥經》再論人間佛教的學理 依據―兼涵《吉祥經》語文學分析及 《吉祥經.義注》漢譯(上)
本文的核心旨趣是思考《吉祥經》與現代人間佛教理論關聯性的問題。文章提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考量這種關聯性:(一)南北傳佛教都有《吉祥經》古老的經典傳承,(二)《吉祥經》義理建構視角及問題意識的特殊性,(三)《吉祥經》三十七種「吉祥法」的義理體系及價值旨趣,(四)中華文化與印度文化共用深厚的吉祥意識與吉祥智慧,(五)近現代中國佛教重新引入與修學《吉祥經》的努力。本文基於以上理由,系統而深度地探索了《吉祥經》的佛法價值及其對現代人間佛教的學理意義。為了討論的嚴謹性,本文也提供了基於巴利文《吉祥經》頌文的語文學分析,並把傳為覺音尊者所寫《小誦‧ 吉祥經‧ 義注》頌文部分首次予以全文漢譯。
北美佛光青年線上口譯培訓
營隊的學員皆發願繼承這份心,透過資深弘法人才的指導和自身對流行用語的理解,以全新的思維將佛法推向全世界。 學員依照自身口譯程度可選擇報名進階班或初學班。在第一週舉辦進階班課程,指導老師妙光法師特別針對中國成語和佛門用語設計課程。 第二週的初學班課程由知桐法師教導跟述、記憶、網路資源運用等技巧。也介紹佛教翻譯的歷史,簡述佛法從開始的口口相傳,到後來經典的集結。在佛法傳播過程中,每個階段的翻譯都非常重要。 學員們從讀開始下功夫,鍛鍊腦力;翻譯不強求完美,但要求正確。希望將佛法轉述讓更多人知道,將法樂傳遞給別人。 為了持續精進口譯人員的技巧,有利推動佛教弘法事業,「北美佛光青年中英口譯培訓營」於11.....
英文線上研修 大般若經中明瞭「如」
來西亞、南非、印尼等45位徒眾及叢林學院學生參加。 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人間社 知睦 大樹報導 英文線上研修 大般若經中明瞭「如」 圖說:課程期間學員踴躍發問,教授一一耐心回答,例如闡述中國自雕印第一部藏經《開寶藏》後,各種藏經在中國的傳流。 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為培養英語弘法人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於8月2-6日舉辦第三期「英文經典研修——大般若經」線上課程,禮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教授(Dr. Lewis Lancaster)、本院榮譽教授授課。此課程有來自台灣、美國、澳州、菲律賓、馬來西亞、南非、印尼等45位精通中英文的佛光山法師及叢林學院學生.....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圖說:上海大學音樂學院狄其安教授。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圖說:左起:上海文學院院長張勇安、佛教在線總幹事安虎生。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圖說: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王志遠。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圖說: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圖說:開幕式貴賓。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圖說:上海大學文學院程恭讓教授。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圖說:青年博碩士生學習觀摩。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由上海大學文學院和台灣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五.....
新視角探討人間佛教 首屆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上海舉行
圖說:首屆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團體照 人間社記者張曉藝攝 人間社記者 張曉藝 上海報導 圖說: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何蓉教授 人間社記者張曉藝攝 圖說: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李峰教授 人間社記者張曉藝攝 圖說: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段玉明教授 人間社記者張曉藝攝 圖說:清華大學哲學系聖凱法師 人間社記者張曉藝攝 新視角探討人間佛教 首屆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上海舉行 圖說:福州大學社會學系甘滿堂教授 人間社記者張曉藝攝 2018年5月19日至20日,首屆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在上海星雲文教.....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6月2日在上海星雲文教館盛大開幕。本次會議主題為「人間佛教與人生修持」,開幕式由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授主持、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溫金玉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李向平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唐忠毛教授、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上海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及海峽兩岸多所著名大學的近四十位學者,和部分2018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博碩士研究生等共近百人出席。 程恭讓在開幕致詞中介紹了會議宗旨,希望通過會議的持續舉辦,深度研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並對近現代佛教轉型問題進行深度研討.....
沈從文:永遠的「鄉下人」——讀《鄉下人:沈從文與近代中國》
無論貧苦出身、小學文憑,還是「接地氣」的創作方向,沈從文都算得上一個實實在在的「鄉下人」。沈從文本人也如此自稱。學者孫德鵬在近作《鄉下人:沈從文與近代中國》一書中,從「鄉下人」的視角,以史家筆法透析並串聯起沈從文的早年生活及其筆下一個個與山水相伴的活生生的人,重現了那份突破湘西地域的鄉土中國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