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的環保思想與菩薩精神
本文通過查閱星雲大師的諸多著作,採用文本分析法,梳理了星雲大師的環保思想,得出結論:星雲大師的保思想體現四大菩薩悲、智、願、行的精神,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星雲大師重視環保體現了「悲」的精神,因為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傷亡與損失。當然星雲大師對有情眾生、乃至無情物都有一顆慈悲心,所以提倡護生、惜福,保護動植物,保護環境,以及珍惜資源;星雲大師對環保的大力提倡,源自其佛學之「智」,大師「緣起」論證人與宇宙、自然是「同體共生」的關係,宇宙中的森羅萬象都是從「我」的生命中自然流出,所以我們要尊重自然,此外,大師也深具世俗智慧,指出在環保問題上要使用科學的方法;星雲大師踐行環保是為了實現建設人間淨土之「願」,阿彌陀淨土以及其他一切淨土世界都澈底推行環境保的最佳典範,因此要建設人間淨土也必須解決環境汙染問題;星雲大師帶領著佛光山僧信二眾努力實踐環保之「行」,如回收垃圾循環再利用,回收資源一起辦大學、建寺院等,佛光山本身就是一個環境保護的絕佳例子。星雲大師還時時教導大眾如何環保,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辦法和舉措,讓我們能在生活的細微處進行人間佛教的修行。
lyse),在團體分析的論戰上有重要的地位。客觀詮 釋學所建立的序列分析原則,界定出具有方法論意義的分析步 驟,指出對於客觀意義的理解,也有助於理解社會現象;此外, 這個原則也要求以團體討論方式,確立文本分析的有效性,展現 了客觀詮釋學在方法論上的貢獻(Flick 2007 [1995])。以分析 團體的方式對質性研究資料進行分析,是德國學界常見的研究過 程,其認為資料分析過程,不應由個人單獨執行,而強調應由一 群人共同參與分析。學界較熟知的紮根理論,其最大特徵即是針 對訪談稿進行編碼(參閱徐宗國 2008;藍佩嘉 2015);而客觀 詮釋學的特徵是以分析團體進行研究,並設定團體分析原則的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