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圓桌論壇 探討佛教與人工智能
思。 機械學專家南亞卡拉教授斷然否定AI能具備識覺(Consciousness)的可能性,並指出AI僅僅是數據的集合體,或許能透過數據的綜合模擬出某種情感,但永遠無法達到人類所擁有的真正意識。嚴教授從佛教哲學的角度,運用「業」與「十二因緣」的緣起法進一步否定AI具備情感的可能性。妙光法師則巧妙地運用唯識學的「八識」來解釋人的「意識」及「習性」,源自過去世的經驗與感召,這是AI無法觸及的層面。 與談人的專業和深刻見解,精準切入議題的核心,讓聽眾深受啟發,現場不時響起熱烈掌聲。 佛教智慧如何影響AI的發展?AI技術又將如何塑造佛教的未來?AI是佛教的夥伴,還是潛在的威脅?在論壇尾聲,與談人們各自總.....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詮釋觀研究—以「解憂」為例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生命―生死―生活」的詮釋結構,既有來自於印度哲學、佛教哲學的要素,還包含對中國哲學傳統的吸納融匯。星雲大師融攝「空淨禪」的「生命―生死―生活」整體詮釋,是立足於「人間」的具體實踐,是大乘佛教菩薩精神的具體開展。以「解憂」為例,星雲大師主張將「憂苦」轉換為「憂患意識」、「先天下之憂」,以進取的精神將眾生的事業擔負起來,提出「慈悲即是佛性」的主張,擴展了慈悲的內涵,體現了佛教菩薩精神與中國傳統聖賢品格的會通。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詮釋觀是注重大乘菩薩道精神的佛教「實踐詮釋學」。
當代佛教哲學思想的建構性反思——評程恭讓 教授新著《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
所謂佛教哲學,可理解為是對佛教理論與實踐在展開過程中產生的思想理念所作的分析、歸納與總結,其本質乃是以佛教智慧學為基礎。在佛教東傳中土的歷史長河中,源自古印度的佛教經典在中國總體上都有漢譯,且中國佛教各宗歷代祖師亦對佛學義理多有闡發,這些都為中國佛教哲學思想建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亦正是得益於此,歷史上的中國佛教在哲學思想建構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之成就。
佛教哲學規模及其發展
本文分十八講,乃作者於文化大學哲研所之教授資料,故其順序深淺,亦因是設施,只講其規模,觀其大者,講其發展,遂緣此而名之曰:佛教哲學規模及其發展. 茲列其全文大綱如下,而本文大意亦可據此以見其梗概矣. 1. 佛教哲學--宗教智慧. 2. 苦集滅道--慈悲喜捨. 3. 緣起性空--圓融無礙. 4. 我執法執--空的智慧. 5. 大乘小乘--心的開合. 6. 色法心法--體用與相. 7. 因果業力--關係哲學. 8. 有為無為--機忘見歇. 9. 實有假有--一朝風月.10.非心非色--所過之化.11.有漏無漏--有關完成.12.般若中道--真空妙有. 13. 名與絕名--有言無言. 14. 佛性佛心--惟留真實. 15. 性具性起--一念三千. 16. 即心無心--是佛是道. 17. 八識四智--皓月當空. 18. 圓教聖教--其道光明。
研究員-李四龍
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北京大學佛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李四龍 中國佛教史 佛教哲學 《天台智者研究:兼論宗派佛教的興起》(2003,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2009,大象出版社) 《歐美佛教學術史:西方的佛教形象與學術源流》(2009,北京大學出版社) 《有哲學門以來:北京大學哲學系1912-2012》(2012,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傳播與轉型》(2014,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北京大學哲學系 哲學博.....
研究員-張家成
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浙江大學區域經濟社會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家成 先秦諸子哲學 宋明理學及浙東學派 佛教中國化與中國佛教哲學 江南地域佛教(吳越佛教) 中國近現代佛教改革思潮 《虛雲:虛雲水天涯度蒼生》(1998,中天出版社) 《中國佛教文化》(2011,浙江大學出版社) 《神聖與世俗》(2012,浙江大學出版社)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副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 哲學碩士
榮譽教授-董平
浙江大學哲學系主任 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 浙江大學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 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 國家一級學會「朱子學會」常務理事 董平 先秦儒學 宋明理學 浙東學派 中國佛教哲學 《陳亮評傳》(1996,南京大學出版社) 《天台宗研究》(2002,上海古籍出版社) 《浙江思想學術史——從王充到王國维》(2005,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陽明的生活世界》(2009,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傳奇王陽明》(2010,商務印書館)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 復旦大學哲學系 哲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