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中國化的界說與前提——以漢傳佛教為中心
印度佛教於兩漢之際傳播到中國內地,一直到宋代,前後約歷經十個世紀之久。這是外來文化第一次大規模地、長時間地輸入中國,並引起了漢以來中國文化結構系統的大變化,對中國文化的整體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中國佛教是中華傳統文化儒、道、佛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納入到中華文化生命共同體,迄今仍影響著中國大眾的精神生活方式。
人間佛教與多元現代性——以星雲模式為中心的探討
現代化的進程,並不是現代性逐漸膨脹,從而取代傳統性的過程,相反,現代化的進程,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性互動的過程,這一互動,一方面要求傳統文化本身的現代化轉型,使傳統文化本身能夠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契機,適應現代人的身心需求,而不是進入博物館;另一方面需要傳統文化中的精神性與宗教性的成分引導、規範甚至限制現代性的衝力,使人類自身保持其高、廣、深的整全生命形態,使人類社會更加合理化、更廣大的人民的利益有所保障,使人類可以與自然環境和諧持續發展。正是在不同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性的對話與互構中,多元現代性的意義才能夠彰顯出來。
我們生命中的石頭
從《百年佛緣》看星雲大師弘法創新及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啟示
經歷過近代佛教的衰落,佛教在台灣卻有了長足的發展,這與台灣佛教界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特別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佛法弘傳中不拘泥於傳統模式,不斷創新。在弘法之初就積極推動佛教青年運動,為古老的佛教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在對待作為佛教徒主體的女性問題上,星雲大師做到了真正的眾生平等,給了許多優秀女性發光發熱的廣闊舞台;面對大眾,星雲大師選擇了直入人心的通俗文字和語言,讓佛教真正走入了日常生活,這些都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讀書是星雲大師生命中的重要資糧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力量
中美文化講壇系列 紐約佛光人共享佛法傳遞的喜悅
會的責任。 分享佛法給他們帶來的喜悅與改變時,妙凡法師強調「煩惱即菩提」,擁抱菩提之前,必須先學會擁抱煩惱。他認為,持之以恆的修行能使人達到「無我」的境界,實現無限的可能與希望。妙光法師則鼓勵大家珍惜生命中的「善知識」,這些正面影響的事物是修行路上的寶貴資源。 最後,監院有霖法師代表常住感謝與談者的慈悲分享,並勉勵大家從修「忍」開始,進一步精進戒、定、慧的修行。不論面對任何挑戰,應保持勇猛的心,勇敢直行,堅持在佛法的道路上前進,將智慧與慈悲融入生活。 休士頓中美文化講壇主持人趙辜懷箴檀講師。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指出,修持「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能帶來無比的力量,這種力量源.....
中美文化講壇 佛法帶給我們的喜悅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給予的啟發。 在分享學習佛法上最受用的經典時,妙凡法師分享《佛遺教經》中的一句話,「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啟發了他在修行中學會忍耐,並帶給他生命的智慧。在修行路上,忍耐非常重要,忍耐可以成就戒、定、慧。忍耐不是忍耐別人,而是忍耐自己的習氣。忍耐不是傻傻的壓抑,而是三思而後行,讓我們用更好的方式去應對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忍耐可以令人開悟,可以讓我們的慈悲、智慧、包容力會不斷的升級。對於忍耐,趙辜懷箴引用星雲大師說的 「要做事就要忍耐,要成功就要委屈」。讓她非常受用,不要只看到別人站在山頂上,要知道他們也是經過努力付出才到達頂峰的。趙元修分.....
香港中大人間佛教研討會 共研國際傳佈
,並且廣納不同意見,共建和平世界及心靈綠洲,意義非凡。 48位學者在兩天的研討會中,展開一系列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交流。永富法師勉勵與會專家學者,期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人間佛教能在世界進一步落實,為生命帶來歡喜和光明。法師也感謝陳劍鍠教授自上任以來的種種貢獻,以及梁院長協力推動佛教學術研究,並邀請與會者出席8日「維也納佛光青年愛樂團」在中大演出的新春音樂會,從音樂藝術感受人間佛教的實踐成果。 人民大學張風雷教授表示,人民大學的重點是研究佛教,並且是唯一受國家委託、培訓宗教領袖人才的高等教育學府。12年來已培訓出近700名宗教負責人;他非常認同人間佛教的精神,經過數代高僧大德的努力,已成為六祖.....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議 今佛館開幕
大師也分享自身與文學的故事,他不曾進過學校,獲得知識最快的方式就是從文學入門,出家後在寺院有機會讀到一些佛經,寺院裡也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在沒有電視、電影的時代,這許多書成為每天生命時間寄託之處。自古以來,文學可以說是一切學問的基礎,要著書立說,歷史、哲學、奏章,都需要有文學,也是每位讀書人所需要。 圖說: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議今佛館開幕,全體大合照。 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 星雲大師暢談人間文學創作的歷程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人間佛教文學創作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議開幕典禮,1月10日在佛光山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