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i c h O e v e r m a n n開創的客觀詮釋學 (Objective Hermeneutics),與基於該方法論所建立的序列分析 (Sequence Analysis),其研究方法特色是要求以團體分析的方式 進行資料分析。此方法要求團體成員在遵守序列分析原則的狀況 下進行討論,以此避免分析者的主觀見解,構成分析的客觀性。 然而,該方法論對於分析過程的指引,在實際團體分析執行時, 仍受團體成員間互動而造就的不確定因素影響。以此,本文首 先說明客觀詮釋學的分析團體運作模式(延展性原則、節省性原 則),及其理論基礎,然後探討團體分析實際操作可能遇到的困 難,檢討實際運作與客觀詮釋.....
《星雲禪話》的六大特色
星雲大師敬畏觀的思想淵源及其社會實踐
「山河大地皆為佛體」、「蟲魚鳥獸皆有佛心」,1 星雲大師所宣揚的「人間佛教」思想立足於傳統的佛教思想並實現了一種社會性超越,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其積極入世的情感認知、人格特質及對現實人心與社會的極大關懷。「不殺生」(對一切有情眾生的敬畏)、「眾生平等」(對眾生平等的敬畏)、「因果報應」(因果敬畏,對佛法的敬畏)是其敬畏觀的思想來源。星雲大師始終在回歸佛陀本懷中關注現實問題,並基於一種神聖敬畏之心去關懷大眾,對於現代化進程中的自我意義追尋、家庭關係和睦、道德良心之構建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星雲大師敬畏觀的理論內涵及其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既是佛教現代性體現,亦是佛教在現代化變遷中不斷深入社會與人心,不斷與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的積極體現。
從教學守道談到禪宗的特色
從教學守道談到禪宗的特色  Teaching, Learning, and Upholding the Way in Chan Buddhism
【論壇報導】從經論到現實 領略《心經》的般若堂奧
場時提出:260個字的《心經》,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經中最為普羅大眾所耳熟能詳的經典,同時被視為修行的經典、信仰的念誦、神力的加持。郭朝順教授透過列明十一類《般若經》系統的表單,點明《心經》在般若系統中的特色,指出《心經》的「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整個核心的心要,所以修行需要學習「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而且必須能「照見五蘊皆空」,最後才能夠「度一切苦厄」,達到真正圓滿究竟解脫。 此外,郭朝順教授說明《般若經》與《心經》的關係,以及《心經》的流傳、主題、核心思想、觀修方法「名假、受假、法假」及功德勸行。分析《心經》的核心思想:「無受三昧」、「性空假名」、「空有不二」。落實到生活中,就是提醒我們不.....
「身」與「心」的結合―星雲大師體育弘法
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強健體魄,還可以強韌心性。星雲大師獨具慧眼,把佛法和體育結合起來,把運動場化身為弘法利生的道場。實驗一,以運動員心理建設系統為依據,為佛光球隊建立「術道兼修」的心理訓練目標。結合佛光特色心理服務進行實驗干預,包括法師開示和靜坐。最後通過自我監控及回饋評價佛光特色心理訓練效果。運動心理學不僅包括競技體育,還包括大眾健身。實驗二,主要探討佛光啦啦隊鍛鍊的心理效應,對光中幸福啦啦隊的26 名隊員進行4 次實驗干預,最後進行實驗前後《自測心理健康評定量表》回顧自評。本研究發現,佛光特色的心理訓練是「身」與「心」的結合,「術」與「道」的兼修;星雲大師體育弘法通過耳濡目染,薰習三好,以球會友,傳播佛法。星雲大師體育弘法推動全民健身,落實信仰傳承,開闢修行法門,共建五和社會。
長阿含經研究
本文筆者分別介紹長阿含的地位,長阿含各經的異譯及漢巴對照表,長阿含各經大意. 作為對長阿含經的初探. 大致擇要點如下: 一. 長阿含經之地位 (一) 長阿含和長部之關係,兩者在內容上有相當的不同,各有其特色. 原本長阿含己散佚,所以漢譯長阿含的存在價值,更倍受重視. (二) 長阿含經的內容顯示,長部,長阿含體系之原始經典約成立於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前二世紀間,且北傳較南傳為晚。 (三) 長阿含經編輯目的,對外求破邪顯正; 對內求闡明解脫道之教義信條,以成就佛陀之教。 (四) 從長阿含經之內容,可知與各部派之傳統部分而尋出二者共有教義,了解為屬何部派之依據。 (五) 分別與四阿含在成立代年代及內容,部派關係作比照,以暸解長部,長阿含經在四阿含中的地位。 二. 長阿含經各經之異譯及漢巴對照表:此部分引用日人赤沼智善《漢巴四部阿含互照錄》資料,加以增補而成。 三. 長阿含各經大意:筆者把握各經大意內容,以簡潔文筆依序記載之。
長阿含經研究
四阿含經之排列次序,各部派不同,本文列舉四阿含經長增,雜,中的不同排列形式以推斷其可能的所屬學派. 作者以為雖無法一味以此方法下判斷,但卻可由此窺知所含部派的特色,仍具參考價值。 至於漢譯《長阿含》所屬部派的問題,日本學者曾做過種種討論與研究,如早期法幢主張其屬化地派; 明治以後,學者則多認為《長阿含》屬法藏部,亦有石川海淨等人以為其屬說一切有部,各種說法不一。 漢譯《長阿含》與巴利《長部》因所屬部派不同,故組織與內容亦異. 作者於文中簡述二者的內容,並提出其他異譯經; 文末詳細列出南傳大藏經 (日譯) 之巴利阿含與日本國譯一切經之阿含部以為補充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