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青年星雲早期僧伽教育思想初探(1951-1953)
1949 年春天,青年時期的星雲大師(以下簡稱青年星雲)隨著僧侶救護隊來到台灣,輾轉於中壢圓光寺、苗栗法雲寺看守山林,幾度流離奔波,直到1951 年12 月受新竹靈隱寺住持無上法師(1907-1966)之邀,前往由大醒法師(1900-1952)所主持之「台灣佛教講習會」擔任教務工作。
第四章 雷音寺與週六念佛會(1953-1963)
隨順與智用:闖一條人間佛教的新路—以星雲大師1963 年七國訪問日記為考察中心
細細爬梳星雲大師1963年所著近30萬言的訪問日記《海天遊踪》,筆者看到其在80天的時間內先後訪泰國、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日本及英治香港,沿途不僅會逸興遄飛,更將「一路所見所聞所思毫無保留的記錄下來」。筆者通過研究分析大師對海外佛教的觀察與思考,捕捉記述他剎那的感受,可以發現七國行思是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道路自信的最真實脈動,字裡行間感受到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拔苦予樂、隨順智用、紹隆佛種的建模發端。星雲大師參訪七國佛教界和當地社會的視閾再擴展,不僅促其堅信1950年自己對台灣佛教事業辛苦踐行「要改制適應新的歷史時代」是完全正確的方向,更堅定其繼續對佛教事業在未來發展的頂層探索之路,以最終找到一個將佛教予以全面人間化暨通俗化並創建落地生根的核心載體 —佛光山應運而生成為必然。這部半個多世紀前的《海天遊踪》日記作為思忖之作,處處「充滿智慧的思想」,從中呈現出星雲大師勾勒人間佛教的最初願景:始終堅持要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對佛法予以開示。這種方法不僅能達到信眾歡喜的基本目的,更能實现佛法住世的最終目的:「創造了人間佛教改善人心的無限價值」,「發揮宗教淨化社會人心之功用」,以奉獻國家、服務社會。
世界佛教青年會1985年學術會議
世界佛教青年會1985年學術會議  1985 WFBY Academic Conference
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弘化為中心的社會交往——以1991年《星雲日記》所記為主
星雲大師有寫日記的習慣,「我從童年開始,就喜歡寫日記」。初到台灣的前幾年,大師曾經寫了20 多本約2 百多萬字的日記。但可惜的是「後來自己翻閱時,發覺日記中盡是寫些人我是非、他人得失,寫到自己也是一副憤世嫉俗的醜陋面目。因此,在1952 年的元旦,我重新在一本日記簿上寫道:『我,是自私的;我,是醜陋的;自讚毀他,妄自議論,實在是人類的劣根性。』寫完,我就將二十多本日記付之一炬了。」但自1989 年開始,星雲大師再次開始寫作日記,為今天研究星雲大師及其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發展歷程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資料。《星雲日記》中既有對佛法的感悟與開示,也有每天弘法利生的行程,在大量與芸芸眾生的交往中,實現人間佛教弘化的目的。本文主要從社會人際交往與傳播的角度,以1991 年《星雲日記》為例,討論人間佛教的弘化與發展。
The Buddhist Maritime Silk Road (2): Origin and Spread of Buddhism
The Buddhist tradi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its founder Sakyamuni, a wandering ascetic, who traversed the Ganges River basin, teaching and attracting a group of followers. It was a significant time for the hist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 in the basin, which was covered with what can be called a “rainforest.” One part of the area, at the delta, was made up of the largest mangrove forest in the world. Along the embankments of the Ganges and its tributaries, some settlement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as the “Second Urbanization” of the subcontinent. Archaeological remains show that the “First Urbanization” of the Indian region had occurred along the Indus River as far back as the third millennium BCE. The “Second Urbanization” was in full bloom by the 6th century BCE, composed of cities and towns spread throughout the Ganges basin. The economy was based on active trade between the population centers.
2 的祕訣
金剛經的無住觀【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之2】
Zoom及Youtube線上同步播出 金剛經的無住觀【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之2】 主題:金剛經的無住觀 時間:4月1日(五) 晚上7:30-8:30 主講人:覺誠法師/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 李四龍/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主持人:妙光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 金剛經的無住觀 影片連結
【中2】附件一、二:申請書、履歷表
附件一 2024年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訪問學人(員) 申請書 申請項目 □訪問學人 □訪問學員 基本資料 姓名: 個人照片 生日(年/月/日): 性別: 國籍: 聯絡方式 Email: 電話: 地址: 推 薦 人 姓名: 單位職稱: 訪問期間 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合計 個月) 身分證件 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