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入世,共112筆結果:
星雲大師敬畏觀的思想淵源及其社會實踐
「山河大地皆為佛體」、「蟲魚鳥獸皆有佛心」,1 星雲大師所宣揚的「人間佛教」思想立足於傳統的佛教思想並實現了一種社會性超越,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其積極入世的情感認知、人格特質及對現實人心與社會的極大關懷。「不殺生」(對一切有情眾生的敬畏)、「眾生平等」(對眾生平等的敬畏)、「因果報應」(因果敬畏,對佛法的敬畏)是其敬畏觀的思想來源。星雲大師始終在回歸佛陀本懷中關注現實問題,並基於一種神聖敬畏之心去關懷大眾,對於現代化進程中的自我意義追尋、家庭關係和睦、道德良心之構建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星雲大師敬畏觀的理論內涵及其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既是佛教現代性體現,亦是佛教在現代化變遷中不斷深入社會與人心,不斷與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的積極體現。
/publications/ec36bdec-f3d8-11ee-96ea-c9de5a43d6bf/
星雲大師對《論語》的融會貫通
星雲大師認為人間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人間」二字表明人間佛教的入世精神,主張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弘揚人間佛教可以解決當下眾生遇到的各種現實問題,使眾生從無邊煩惱中解脫出來。《論語》是儒家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在道德修養、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等方面與人間佛教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能夠為佛教所用。並且,《論語》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能夠為人間佛教深入現實、深入大眾提供幫助。星雲大師以佛學為體、儒學為用的原則,運用《論語》來引出佛法、解說佛法,將《論語》思想融會於佛法,在人間佛教思想中有明顯的佛、儒交融的特點。星雲大師深契佛陀本懷,以無限的包容心,容納各種思想,為佛法的弘傳和佛教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publications/52146e5c-f3d8-11ee-96ea-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