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與一行禪師「入世佛教」思想比較研究
自20世紀以來,當代佛教入世精神思潮逐漸形成時代之新特色。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當數台灣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及越南一行禪師的「入世佛教」。兩位大師都主張回歸佛陀本懷,以各種善巧方便之法,從事度眾利生的事業,詮釋闡發適應當代的佛教思想,踐行佛教救度世人的關切,貫徹落實了佛教參與社會、改造人間、淨化人心的精神旨趣。不過因為理論和實踐在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歷史背景等差異下展開必然展現出一定的差異。因此,兩位大師的佛教思想和實踐也有具體性的差別。如今,兩位大師的思想與實踐已推廣到全世界,將佛教的入世精神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他們樹立了全新的佛教形象,使佛教再度成為讓世人喜樂信奉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序:一個人間佛教的傳奇
1975年10月,台北國立藝術館首次迎來了一位佛教界的出家師父,他要在這裡舉辦為期三天的公開佛學講座。 第一天的講題是〈從《六祖壇經》說到禪宗教學的特質〉,主講者一開始就以日後人們所熟悉的他那慣有的簡潔、平實、動情、而富有魅力的語言,一下子把聽眾帶到思想與信仰融合為一的奇妙境界中。
主題演說之一:人很重要
實在說,你們都是高人,我只有拜讀你們大作的份,不敢和各位講說些什麼。不過,剛才聽到程恭讓教授介紹,現場有來自那麼多地方、那麼多學校的名師學者,我覺得我是應該對本次會議盡一份心,對「人間佛教理論實踐」表達一點意見。 我想,不用說的,佛教是以佛為中心;佛是人,不是神。我們非常慶幸,佛教的教主是人,不是神,他不會呼風喚雨、不會撒豆成兵,也沒有什麼奇異招術,他在世間上傳教的時候,只想傳播真理。
學習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一點感想
第四期人間佛教座談會期間,學者們談論最多的,是星雲大師剛剛出版的新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再讀大師這部書,又有一些感想。關於佛教尤其是中國佛教今後發展方向問題,我們更加有了清晰的輪廓,那就是這裡歸納為一個階段性的結論:那就是以原始佛教為基礎,以大乘佛教為指導,以中華文化為歸宿,以人間佛教為導向。
制度轉型作為一種身分敘事行動——佛光山人間佛教模式淺論
台灣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被視為現當代人間佛教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被譽為開創了當代人間佛教的「星雲模式」,在海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而隨著星雲大師作為佛光山教團制度敘事主要建構者角色的退隱,佛光山重新面臨因歷史敘事的斷裂而存在可能的制度轉型危機。本文結合敘事理論和制度主義的分析視角,把制度轉型作為一種身分敘事行動,討論佛光山人間佛教模式的相關制度實踐問題。
學習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一點感想
學習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一點感想
第四期人間佛教座談會期間,學者們談論最多的,是星雲大師剛剛出版的新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再讀大師這部書,又有一些感想。關於佛教尤其是中國佛教今後發展方向問題,我們更加有了清晰的輪廓,那就是這裡歸納為一個階段性的結論:那就是以原始佛教為基礎,以大乘佛教為指導,以中華文化為歸宿, 以人間佛教為導向。
詮釋學視域中的大乘佛教「善巧方便」思想——評程恭讓教授《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為中心》
最近讀完程恭讓教授的新著《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為中心》,收穫頗為豐碩。程恭讓教授是當代著名佛教學者,他的歐陽竟無佛學研究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極大地推進了中國近現代佛教思想研究,也極大地推進了「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運動的現實進展。
從天台「一念三千」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修行觀
天台智顗大師於《法華玄義》中說明《法華經》:「當知此經唯論如來設教大綱,不委微細綱目。」意為《法華經》不是要談佛陀所欲教導的內容問題—這是微細綱目;而是要談佛陀教育眾生的宗旨以及佛陀教育的基本方法等原則性的問題――這即是所謂的「如來設教大綱」。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總說
人間佛教是佛陀對人間教化的佛教,不是哪一個國家的,哪一個民族的,哪一個個人的。普世的人,只要與佛有緣,都是佛陀人間的信徒。本文為年屆九十、出家近八十年的星雲大師口述,由弟子等記錄。大師生來有人間性格,和佛陀、歷代推動人間佛教的大德遙相呼應。他一生遵循著佛陀的教法,促進佛教的團結,推動佛教的人間化、現代化、藝文化、大眾化不遺餘力,對人間三好、四給、五和、六度萬行一生奉行。大師自覺老邁體衰,眼耳退化,難再聞問世事,此篇〈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文,從大師心田裡流瀉出對佛教古今、未來的看法,甚為難得。這也是他把一生的行事供養人間的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