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的多元宗教觀
當今全球化時代宗教對話成為亟待展開的内容。本文認為,星雲大師的同體共生思想有助於回應全球化的宗教對話這一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即随著現代性的深入,宗教世俗化所帶來的價值衝突及其調整,同時伴随著所謂價值的「諸神之爭」與新的價值融和現象的產生。在宗教對話方面,人間佛教從兩個方面推進了問題的解決思路,一是星雲大師開了宗教間的對話,如佛教和基督教的對話,以化解西方宗教和東方宗教之間的價值衝突,這包括化解一神教的排他性與提倡宗教多樣性等;二是佛光山模式的創新推進了宗教和民間宗教的交流互動,為推動傳統宗教的現代化提供了借鑒模式,宣揚同體共生以更好地隨順和引導不同宗教的交往互動,提高生命的價值關懷。
共生概念的哲學考察——基於星雲大師有關共生的思考與實踐
本文對當下流行的「共生」詞彙,給予了力所能及的考察。第一部分,在中西語境中探討「共生」概念的基本含義以及演變歷程。第二部分,是對共生概念可能具有的哲學內涵給予重點性考察,可以發現,共生概念最大的思維優勢就在於它存在於激烈的矛盾之中,可以導致主體層面的新生,也就是「同體共生」。第三部分,對與共生有關的類似概念(共同、共通以及共和)進行了考察,經過對比可知,共同、共通、共和,當然也包括共生,這些概念各有特定的內涵,不能簡單地混淆使用。這有利於進一步廓清共生概念的使用邊界。第四部分,根據上文的分析,總結出共生思維具有的三種價值,即對話價值,實踐價值以及願景價值,這實際上是對共生思想重要性的論述。筆者認為,共生思想,能夠最好地代表這個時代的精神,對症下藥,適得其時,實際上是繼自由、平等、民主和博愛等價值之後,重新確立的時代價值典範。第五部分,筆者對星雲大師有關「共生」的思想與實踐予以個案考察,可以得出結論,星雲大師對於共生概念不僅有系統的理論闡述,也有相當可觀的實踐,為「共生」概念的深化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證明─「同體共生」是現在這個時代也是這個世界最開明、最優良的思想─這一論斷。
敢於發問 問出智慧
敢於發問 問出智慧 When you are brave enough to ask questions, wisdom is what you get
當彌勒遇見彌陀
2017年4月,佛光山叢林學院邀請香港中文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陳劍鍠教授、四川西華師範大學王雪梅教授為學生授課。陳教授對彌陀法門有深入的探究,而王教授專研彌勒思想,因緣際會下,兩位教授在授課之餘,成就一場「當彌勒遇見彌陀」對話。這場小型論壇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主持。本文為錄音謄稿之紀錄。
略論星雲大師的基督教觀
星雲大師基於人間佛教表達了他的基督教觀,包括對待基督教的基本態度或基本原則,即「尊重與包容」和「宗教融和」;對基督教的基本看法,即基督教是「正信」的宗教,基督教是「歷史的」和「真理的」宗教,以及基督教是「天乘的佛教」。對基督教與人間佛教之同異比較,以及對基督教的看法。
《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書評
本書為杜保瑞教授針對星雲大師一系列著作,所進行的疏解、闡釋與剖析之成果。從杜教授在各章自述的寫作目的,以及每章中自我與大師的心靈對話,可看出杜教授藉由星雲大師著作,以實踐大乘菩薩道的用心所在。
與大師心靈對話
與大師心靈對話  Speaking Heart to Heart with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無言的對話










